盐城晚报

03

从“军嫂”到“兵妈妈”再到“兵奶奶” ——拥军是她一辈子的情怀 2022年08月01日 盐城晚报 03版 城事

范美英(左)向老党员赠送学习笔记。受访者供图

□汪正清 记者 宋晓华

“妈,明天慰问的物资都准备好了,我又清点了一遍,锻炼、娱乐设施都配齐了。”7月28日上午,响水县陈家港镇港北居民孙新华向母亲范美英“汇报”次日去驻地海警部队慰问物资的准备情况。范美英是省拥军模范,一生心系国防拥军爱民,连续多年,她和儿孙们自掏腰包,到驻地部队进行慰问交流。范美英从最初的“拥军大姐”到“军嫂”,又从“军嫂”到“兵妈妈”,再到满头白发的“兵奶奶”,拥军事迹被传为佳话。

少年时埋下拥军情怀,

她把多年积蓄用于拥军

范美英今年已经89岁高龄,由于夫家姓孙,当地人都亲切地称她为“孙大妈”。范美英出生于一个贫穷的船民家庭,10岁时,范美英任连云港徐圩乡东山渔业大队儿童团团长;15岁时任当地妇救会宣传员,后来还当上了妇救会的会长。1974年4月16日,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支持抗美援朝,她变卖过嫁妆;为给立功战士颁奖,她卖掉房屋住过草棚。她把多年积攒的钱全部用于拥军,也被广大官兵亲切地称为“兵妈妈”。

60多年前,范美英刚刚嫁到孙家,那时候,丈夫的两个弟弟一个6岁、一个3岁,婆母又常年生病,她含辛茹苦供弟弟们读书上学。20世纪60年代初,二弟刚满18岁,她主动动员二弟报名参军,报效国家。由于范美英的支持,二弟在部队一干就是7年,多次受到嘉奖。此后,范美英又动员、支持三弟报名参军。当时婆婆舍不得让小儿子去当兵,范美英深情地劝说道:“参军是为了保家卫国,国家安宁才有老百姓的生活平安!”婆婆听到媳妇这样劝导,默默地点了头。

动员儿子们参军报国,

厚植拥军情传承好家风

随着时间推移,范美英的孩子们长大成人。20世纪70年代初,大儿子在农村插队时报名参军体检合格,但因没有知青名额没有去成。二儿子那时候已经分配到工厂上班,范美英送二儿子报名参军,体检合格,由于被名额限制他没去成。时间到了20世纪80年代,三儿子终于如愿以偿,光荣参军入伍,这才让范美英的眉头舒展开来。接着小儿子又光荣参军入伍,为保卫祖国再出一份力。

这时,孙家在范美英的影响、支持下,两代人已经出了4个半军人,这半个军人就是一生为部队服务的老伴孙大爷,穿了大半辈子军装就是没有戴过领章、帽徽。当年,范美英不仅积极支持小叔子们去当兵,还积极动员支持自己丈夫到驻地部队去工作。孙大爷在连云港的海军部队一干就是30多年,直至退休返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陈家港。

孙辈们陆续穿上军装,

续写光荣与梦想

时代在变,但不变的是范美英的拥军信念。她说,只要自己活着一天,拥军情怀就不会变。范美英的大孙子孙磊考大学,她不顾年老体衰去盐城大儿子家,动员大孙子报考军校。现在医科大学毕业的孙子在部队医院当了一名军医,扛起了为部队服务的重任。孙磊妻子陈珊珊也是一名军人,还是一名团级军官。

2002年,范美英二儿子家孩子刚到入伍年龄,她又把二孙子送去登记应征,东奔西忙,从镇里初检,到县城复检,连续两天在县武装部门囗等待体检消息。听说孙子体检合格,范美英激动地流下热泪。在她的支持下,二孙子穿上一身橄榄绿,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2003年,范美英又把三孙子孙从庆送到部队,成为一名空军地勤兵,超期服役一干就是8年。2008年,范美英的四孙子孙佳佳也被送进军营,成为一名武警战士,在安徽武警总队多次受到表彰。服役期间,在奶奶的鼓励动员下四孙子又申请援藏,在西藏日喀则边防武警服役4年,为保卫边疆守护西藏安全多次立功。

范美英和丈夫自从离开部队回到地方20多年来,每年“八一”节、春节和中秋节都会带着慰问品到附近部队去慰问,北到青岛海军、连云港海军,南到盐城空军、射阳陆军,经常与驻地边防武警和海警部队走访联欢,鼓励指战员习武强军固国防。

60多年拥军路,60多年拥军情。范美英不仅荣幸获得原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拥军模范”的亲笔题词,还先后获得“盐城好人”“市支持国防十佳好公民”“市双拥先进个人”“省双拥先进个人”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