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晚报

10

食源性疾病潜伏在你我身边 2022年06月23日 盐城晚报 10版 医卫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通俗地讲就是“吃出来的病”,这些致病因素既有化学性的、生物性的,也有动植物性的等。

在发达国家,每年患食源性疾病的人数高达30%。美国每年每6人中就有1人因为吃了被污染的食品而生病,每年仅仅是沙门氏菌感染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损失就达3.66亿美元。小小的微生物小到我们肉眼都看不见,经常隐匿于食物和各种环境中,稍不留神就可能遭到它们的袭击,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常见的致病菌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常常寄居在人和动物体内,常污染肉、蛋、奶及其制品,其中生鸡肉最易被污染。沙门氏菌污染具有隐蔽性,由于它不分解蛋白质,被其污染后的食物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变化。虽然沙门氏菌可以全年无休地危害人类健康,但夏、秋两季是沙门氏菌最活跃的季节。常见的感染症状是呕吐、腹泻、腹痛等,重者可引起脱水、休克,甚至引发败血症。

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它天然存在于海水、沿海环境、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并且生命力十分顽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它主要污染的食品是海产品,包括多种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已跃居我国食源性致病菌的榜首,发病高峰期是夏、秋季。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胃肠炎,如剧烈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等症状,腹泻多呈水样便,病程常为2至3天,恢复较快。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