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欲罢不能,看到停不下来”“‘狗血’但爱看”“一天刷了80集”……今年以来,比电视剧“短平快”、比短视频更连贯的微短剧,凭借情节直白、“爽点”密集等特点,在网络视频平台收视火爆;而付费观看“套路”多、内容浮夸制作粗等问题也饱受争议。
微短剧为何能“拿捏”挑剔的观众?如何打磨精品内容,让微短剧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又“土”又“上头”的微短剧火了
“本来我对微短剧存在‘土’‘俗’的刻板印象,直到有一天我点开《大过年的》这部剧,一下午就看完了。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最多一天看三部剧共300多集。”
微短剧爱好者李甜是众多“上头”观众之一。“解压又开心,而且相比一些‘注水’长剧,短剧剧情紧凑,质量也不错。”李甜说。
微短剧满足了当代观众快节奏生活下的娱乐需求,也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新的表达空间和商业机会。
李甜提到的微短剧于今年春节期间在抖音平台上线,开播次日单集播放量破1亿,连续6周登上抖音短剧最热榜第1名。
这只是一部剧的情况。“今年出现了‘短剧春节档’这一概念,抖音短剧春节档共有8部精品微短剧播放量过亿,吸引了以往未被电影、长剧集覆盖的人群观看。”抖音短剧业务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已达10.74亿,占网民使用率的98.3%,其中经常观看微短剧的达39.9%。市场方面,据测算,2023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373.9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500亿元,2027年将超过千亿元。
流量之下的多重隐忧
伴随微短剧的快速发展,市场红利与乱象相伴相生。
——有的微短剧上瘾但低质。近日,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微短剧违规内容阶段性治理的公告”,《都市龙王归来》《重返1990之首富人生》等一批违规微短剧剧目被下架,累计下架了479部违规微短剧,并对46个违规小程序进行下架处置。
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许苗苗认为,一些微短剧因碎片化和娱乐性回避了反映现实的职责,“作为新兴网络文娱样态,微短剧尚未充分发育,难免存在题材重复、良莠不齐等问题。”
——有的微短剧吸睛但“吞金”。江苏省消保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省内有关微短剧的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就高达16万余条,收费规则不透明、剧集下架导致消费“打水漂”、充值容易退款难等问题较为集中。
济南市民杨星海最近发现家中老人手机上有大量微短剧平台支付记录,原来,老人在该平台看剧时,总有第三方链接跳出,提示购买会员观看全集,购买后默认自动续费,第二个月会自动扣款。“老人操作不熟练,字体又小,容易掉入‘陷阱’。”杨星海告诉记者。
——有的微短剧质优但侵权。一些微短剧作者“模仿”“借鉴”成熟作品的人物设定、故事情节,一些平台博主未经许可转载传播他人创作的微短剧,不利于形成创新生态。
记者在社交平台和直播间看到,不少博主发布“免费观看”“分享资源”相关信息,以“课程”“素材”的名义提供微短剧视频合集,达到牟利或引流目的。除此之外,二次创作、剧情解说等侵权传播也时有发生,应引起重视。
如何从野蛮生长到繁荣发展
针对微短剧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广电总局今年以来启动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今年6月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正式实施,明确微短剧施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近期发布《微短剧版权保护倡议书》,针对微短剧行业出现的一些版权问题,呼吁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创作尊严;推进行业自律,加强协作共治;加大打击力度,严惩侵权行为。
与此同时,有些视频平台已采取协同过滤机制,有效遏制侵权结果发生;通过技术手段处理视频内容,将视频指纹等识别技术广泛应用到视频内容的原创度判断和侵权比对中。
据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