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城事
2024年09月25日

感受阜宁大地上的“基因红”

朱浩开老人向参观者讲述新四军军部当时在停翅港村的红色故事。 记者 单丹 摄

□本报记者 王青菁 王继芳 刘波 现代快报记者 姜振军

阜宁,这块红色热土,不仅有众多鲜为人知的红色遗存,还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家喻户晓的陈毅托孤、鲜为人知的女英雄方世英、广为传唱的新四军英雄副团长童世明……近日,联合采访组一行驱车来到这片英雄的土地,追寻先辈战斗足迹,感受阜宁大地上的“基因红”。

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单家港,位于阜宁县羊寨镇西的古黄河畔,刚刚一场大雨,让一望无际的田野格外清新。车行至古黄河堆公路的一个路口停了下来,羊寨镇宣传委员戴神圣指着前方的一个岔路口说:“那片区域就是单家港战斗的战场遗址。”抬头望去,前方一片树林里一方石碑,记载着80多年前曾经发生的战斗。大家停步屏息,生怕惊扰长眠地下的英灵,接着又四处寻觅,试图找到那场战斗留下的痕迹。一阵风儿吹过,头顶上树叶沙沙作响,让人仿佛又听到那场战斗激战的枪声、战士的喊杀声……

“1943年春,日寇对盐阜区进行第二次大‘扫荡’,新四军三师集结主力奋力反击。二十二团与敌人交战于涟水黄营,毙敌近百人,追敌十余里。”陆凤佩老人原是一所学校校长,今年已经86岁,讲述这场战斗发生起因,思路依然清晰。“当年3月18日,日寇从北禄沟、佃湖等地纠集600余人,沿着废黄河堤寻找新四军妄图报复。然而新四军严阵以待,二十二团在副团长童世明的指挥下,以牺牲23人的代价,消灭日军264人,伪军80人,赢得了战斗胜利,但童世明在掩护大部队和群众撤退时,不幸头部中弹而负重伤。”

向前的又一个路口,耸立着新四军阻击阵地的雕塑,当地居民赵学华老人说:“重伤的童世明被两个警卫员抬着奔赴范家荡救治,途中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老人手指坐落在牺牲地的童世明雕像,神情有些悲寂。

“单家港战斗是盐阜区抗日战争中歼灭日寇最多的一次战斗。童世明是阜宁境内牺牲级别最高的新四军干部。由于这场战斗充分体现新四军以小股部队阻击、大部队转移、分散隐蔽的战略思想,被中国军事博物馆作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收录。”阜宁县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中心讲解员朱明明说。

纪念塔成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新四军在阜宁5年之久,与日伪顽战斗4700余次,歼敌6万余人。在粉碎日伪军对盐阜地区第二次大“扫荡”中,近2000名将士英勇献身。

为国家、为人民牺牲的新四军将士,人们永远铭记。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民众自发捐钱捐物,建造新四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就是最好例证。

“当时,负伤的新四军将士都送到芦蒲镇芦蒲村的一座寺庙救治,牺牲的将士就安葬在寺庙的周边。此时,有人提出在这里兴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以纪念烈士、激励后人。”朱明明介绍道。

“当地群众得知新四军要修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后,肩担车推运来所需建塔材料,参加建塔的义务劳动群众近万人,他们参与挑水、挖土、抬砖、和泥等劳动,不仅不拿一分工钱,连吃饭也自带口粮。这个由群众自发捐建的纪念塔从开工建设到竣工,历时两个半月,成为全国唯一一座由刘少奇和陈毅共同题字的纪念塔。”朱明明说,纪念塔在1947年遭炮火毁坏,1959年重建。现在的烈士陵园是2018年10月重新规划修建而成。

2019年10月,“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9月,芦蒲烈士陵园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感受阜宁大地上的“基因红”

当天下午,一阵小雨过后,联合采访组到达位于陈集镇停翅港村的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内,义务讲解员朱浩开正在向游客介绍刘少奇、陈毅等人住过的旧居。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原村干部,每天早上开门、晚上关门,全年无休,已经义务管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32年。

“目前,像停翅港村新四军军部旧址的红色遗存保护点共有88处、革命人物故事23个、曾经以烈士英名命名的乡村18个、现存以烈士英名命名的村居13个,多处都有像朱浩开这样的义务讲解员。”朱明明说,阜宁本着“凡有痕迹的都要留下记忆、凡有记忆的都要留下故事”的原则,在对红色遗存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对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等场馆的陈列布展进行改造提升。编制《阜宁县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全县红色记忆与水绿生态、乡村风情融合发展,不断做活做强红色文化深度融合文章。

作为革命老区,阜宁高度重视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利用,努力推进“红农旅教”融合发展。近年来,以争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目标,深入挖掘革命精神内涵,打造党性教育基地,不断塑造“铁军驻地 华中热土”红色旅游品牌新形象,探索出一条在全省和全国具有示范效应、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革命老区振兴的新时代发展路径。

“对红色遗址、人物、史料、故事进行深度挖掘,通过走访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对新四军有关革命史料和革命烈士事迹等红色故事进行抢救性挖掘,对已有的和新发现的红色遗存点实行‘一点一策’,有计划地做好每个点的恢复工作,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感受到阜宁大地上的‘基因红’。”阜宁县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副主任徐珊说。

新四军纪念馆革命文物巡展北京首展开幕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