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警方
2024年01月25日

千里黄海春潮涌 碧海丹心映国门

——盐城边检站服务驻地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2803辆国产品牌奇瑞汽车等待装船出口。

外籍货轮安全靠泊大丰港滚装码头。

边检民警对射阳港区俄罗斯籍“索塞科夫船长”轮进行接船。

“安泊”轮LNG运输船顺利完成接卸作业。

□费伯俊 杨宇 文/图


“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这是古代盐城地区煮海晒盐的盛况。

盐城,东临黄海,因盐而生、以盐为名,历史上是我国海盐生产影响最大的“两淮”盐区中心,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如今,盐城把沿海一带作为对外开放的主战场,依托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中韩(盐城)产业园、黄海新区等载体,扎实推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组建于2010年的盐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以服务盐城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小站也有大作为”的胆识和魄力,化“晚”为“新”,变“小”为“优”,创新发展,勇毅前行,有力维护了口岸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 主动融入大局,扩大开放“筑巢引凤”

“我们想开展整车出口业务,可是……”2019年初,时任盐城上港国际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良到盐城边检站走访时,透露出企业发展渴望。然而,盐城港大丰港区滚装码头因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具备国际航行船舶和人员出入境监管条件,口岸未能开放,导致整车出口业务无法推进。

企业有需求,边检有行动。盐城边检站积极响应,主动与口岸其他部门沟通协调,指导边检查验、监管设施建设和人员边检政策法规培训。“用最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出入境边防检查监管硬件和软件建设!”徐良专程将印有“心系企业解万难,高效快捷服务优”的锦旗送至盐城边检站。

2019年4月,巴拿马籍滚装船“格罗春天”轮装载400辆汽车,开往韩国仁川港,标志着盐城港整车出口业务就此启航。

在盐城边检站全力跟进协调下,2021年6月,大丰港区滚装码头通过省级验收,正式对外开放。从此,滚装码头整车出口业务蒸蒸日上:2021年出口整车3200辆,2022年8500辆,2023年20011辆,远销埃及、菲律宾、巴拿马、南非等数十个国家。徐良自豪地说:“比码头开放之初增长了6倍多!”

盐城位于江苏沿海中部,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面向东北亚,紧邻上海,是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之一,区位优势明显。

然而,早在2017年前,海岸线总长582公里的盐城,仅有大丰港一个对外开放港口。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盐城市委市政府提出“面朝大海、向海发展、赋‘能’未来”的发展思路,决定加快滨海、射阳、响水三大港区的开放申请。

口岸扩大开放,边检如何作为?

“驻地发展方向就是边检服务航向。”盐城边检站党委头脑清醒,“不能坐等口岸开放,而要主动介入促进口岸早日开放。”该站组织专班前往盐城市口岸办、属地政府,会商协调口岸对外开放验收事宜,及时提出口岸开放工作需求,实地指导边检执勤用房、通关查验配套设施等建设,加快推进验收进度,提高开放筹备效率。

与时代同前行,与口岸共成长。2023年7月,随着响水、射阳两大港区通过国家级对外开放验收,成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后,盐城“一港四区”对外开放格局全面形成,出海门户实现南北贯通,汽车、活牛、粮食、木材等25种进出口货物的装卸业务全面展开。

◎ 优化服务举措,高效通关“永不打烊”

边检机关作为口岸查验单位,能为盐城“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做什么?盐城边检站在不断思索。

“边检的使命就是守好国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该站坚持自我革命,持续深化边检“放管服”改革,创新优化口岸查验模式,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全力保障高效通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盐城高质量发展贡献边检力量。”

内挖潜力、外借警力。盐城边检站向江苏边检总站申请,兄弟边检站支援骨干力量4批60人次,在滨海港执勤点增设边检服务窗口,为响水港区、滨海港区提供“就近化”“一站式”边检服务。“现在办理响水港区船舶的边检手续,光路途上时间就比以往缩短了四分之三,大大降低了码头企业和船方的运营成本。”盐城菲华船舶代理有限公司业务员张磊感到十分惊喜。

不仅如此,该站还在中海油江苏LNG码头建起警务工作室。

“以往船靠码头后,要先办理入境(港)边检手续,然后才能进行装卸作业。”盐城边检站执勤一队教导员黄澄介绍,为保障好绿色民生工程,该站通过提前预检、网上报检等措施,做到“船到码头即可作业”,大大节省了船舶在港等待时间。

“盐城港是典型的‘潮汐港’,每天只有两次涨潮时段适合船舶进出。”盐城永隆船务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润介绍说,“船舶如果错过出港时间而滞留港口,一小时至少产生2000美元损失,出口产品如因延误交货而产生的损失更大。”

对此,该站推出不见面审批、无纸化通关,并对部分船舶办理入境边检手续时,同时“一次性”办结出境手续,最大程度减少通关环节、最大限度缩短通关时间。

一招一式见效率,一枝一叶总关情。近3年来,该站免办“长三角”港口移泊边检手续492艘次,“一次性”办结入境出境手续263艘次,签发“长三角”通用行政许可1.4万多件……共为国际航行船舶和口岸企业节省或缩短通关时间约1500小时,节省经济成本9000余万元。

便捷、高效的口岸通关环境,增强了企业竞争优势。2021年,盐城港首次跻身国内亿吨大港行列,2022年自营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分列全国沿海54个港口第1位和第2位,2023年外贸吞吐量增幅位列全省14个主要港口第1位,货物吞吐量在全国沿海港口中排名第20位。

◎ 发挥科技效能,筑起海上“铁壁铜墙”

“核验通过,请通行。”1月8日上午,大丰港码头,巴拿马籍“紫阳花”号货轮边上,码头工人韩卫国走到一架2米多高的设备前,一两秒钟后,设备就发出了放行的电脑语音。

盐城“一港四区”全线开放,口岸管控战线拉长,边检勤务量急剧增长。如何发挥边检职能,保证开放口岸安全稳定?这是摆在盐城边检人面前又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向科技要警力,用数据强战力。该站紧抓上级建设“梯口系统”“滤网工程”等“六大系统”契机,率先试点。

“这艘船有问题!”2023年5月31日,该站民警李晶晶运用“滤网”系统进行港区巡查时,发现响水县陈家港出海口约5海里处,有一船舶无AIS信号且轨迹可疑。该站随即展开调查。

针对盐城沿海地区河道纵横、港汊密布,口岸管控形势复杂、监管难度大等特点,该站在沿海重点地区架设“电子过滤网”,对重点船舶实施精准管控。“如果说‘滤网’系统是架在盐城海域的一张‘天网’,那么无人机就是口岸管控的‘千里眼’。”该站边检处处长姚立说。

“盐城港现有7个开放锚地,最远的离码头近10公里。”姚立介绍,长期以来,因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国际航行船舶停在锚地后,船舶搭靠、人员上下情况无法精准掌握,锚地成了出入境违法犯罪活动的易发地。对此,该站组建无人机“鹰隼”战队,配备1架长航时固定翼和6架旋翼无人机,开展全天候、全区域巡查,“空地一体化”管控。“无人机巡航高度可达300米,滞空飞行3小时,最大航程200公里,大大提升了海上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现和处置能力。”姚立说。该站利用系统先后查获走私案5起,查获冻品540吨、车辆12辆、船舶4艘,抓获涉案人员22人。

千里黄海春潮涌,碧海丹心映国门。盐城边检站正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面朝大海,向海图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不断创新作为,努力为谱写“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边检新力量。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没有上一篇了... ...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