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育兵
自古文人多爱雪。
有人喜欢雪夜小酌,有人则钟情雪天品茗。古人有“九雅”,赏雪与品茗占其二。而以雪煮茶,则别有一番滋味。“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这是唐代陆龟蒙描绘的雪天煮茶情景,字里行间,几分恬淡。“帐窣销金旧党家,未知清处在煎茶。便应归去烧松叶,细碾枪旗煮雪花。” 这是南宋姚勉眼里的雪水煮茶,亦含几分闲适。“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这是陆游的雪后煎茶心得,将饮雪茶上升到了不枉人生一场的境地。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雪与梅这绝妙的搭配,成为文人欲说还休的话题,让众多的文人走上了踏雪寻梅的路。似乎是一场延续千年的主题大赛,众多的文人提交了各种脍炙人口的佳句,可谓争奇斗艳,难分伯仲。“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这是南宋词人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的首句。“人间奇绝。只有梅花枝上雪。” 在《减字木兰花·人间奇绝》中,张孝祥以此开篇,足见他对雪与梅的喜爱。
似乎是呼应张孝祥的这一雅好,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在她的一首词中写道:“寄语梅花且宁奈,枝头无雪不堪看”。相比之下,郑板桥笔下的雪梅则有一股清傲之气,他在《山中雪后》中写道:“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陆游更是对雪中梅花情有独钟,写下了多首相关传世之作。“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是他的《梅花绝句·其一》,把爱梅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雪与梅都是冬日美物,究其风采,它们谁更胜一筹?“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南宋诗人卢梅坡通过《雪梅·其一》给我们作了精妙的总结,他也凭《雪梅》而流芳百世。
文人笔下的雪也不尽是江南雪的浪漫,更多的雪融入了一份文人的家国情怀。“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是边塞诗人岑参笔下的雪。一边是胡地酷冷的飞雪,一边是边塞将士的豪迈,这首咏雪送别诗,既情意含蓄,又境界雄阔。“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这时李白笔下的雪寄托了一份深深的忧国之情。“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这是李白的另外一首咏雪诗,描绘了边塞的苦寒生活,更表达了自己的报国之志。“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代的杨炯在大雪弥漫、狂风呼啸中,表达了一介书生投笔从戎、为国守边的壮志豪情。这些别样的雪意,读来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文人笔下的雪,引人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