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小玲
外面寒风呼啸,表弟来电话说送粉丝给我,我赶紧下楼迎接,他从车上拿下粉丝说:“这是自家做的,无农药和添加剂,吃着放心。”看着眼前的粉丝,我心中特别感动,表弟的情谊如这粉丝般亲切、纯朴、原生态,让我忘却了冬日的寒冷。
表弟家种了几十亩红薯,冬天正是加工粉丝的好时节,把大个的红薯拣下来,通过去渣、提粉、煮粉、沸水漏条、冷条晾晒等精细程序,最后才能做出地道、有嚼劲的粉丝。加工好的粉丝,绿色无公害,根根银白,挂在外面晾晒,远望像白色的流苏、闪亮的珠帘,迎着太阳鲜亮耀眼,迎风招展。
粉丝含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钙、镁、铁、钾等多种营养物质,吃到嘴里柔润嫩滑,爽口宜人,和很多蔬菜、肉蛋类都百搭。作为特产,它一直备受人们青睐,走进千家万户饭桌,大街小巷饭店,成为做菜时不可替代的食材。
以前我们用粉丝做菜填饱肚子,现在人们用粉丝做各式菜肴,用来美化生活,粉丝已成为国人舌尖上的美食文化。
家乡的粉丝是全国有名的特产,以双港粉丝最负盛名。国人大多爱在冬天备粉丝过冬,春节将至,粉丝更是必不可少。家乡的粉丝除了本地有名外,更是享誉全国,销往各地。响水人每年都会快递大量粉丝,送给外地的亲朋好友,响水粉丝成为饭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流光溢彩,牵动着四面八方的人们。
我相信,家乡人无论身在何处,对粉丝都有着深厚的家乡情结,不管在物质匮乏的困难年代,还是经济发达的今天,伴随着我们每一代人,也让我们时刻牢记亲情、友情、家乡情。
小时候,我对农产品没有什么特别印象,印象最深的就是粉丝。我和妹妹跟着奶奶生活,家里没有劳动力,经济条件差,吃粮靠姑妈接济。我家乡是有名的粉丝生产地,每到时节,很多人家都做粉丝,姑妈人缘好,总会有邻居送粉丝给她。姑妈把缠绕的粉丝用剪刀剪断,圈成一束束,吃的时候拿一束就行。
那些年家境贫寒,除了过年过节,常年很难吃到肉,奶奶会用大白菜炖粉丝,韭菜、菠菜炒粉丝,加点葱花油盐,就成了饭桌上可口的饭菜。每逢过节,姑父会买上十元钱猪肉让奶奶犒劳我们,奶奶会用猪肉炖粉丝让我们解馋,粉丝和着五花肉,香味诱人,奶奶总是默默把肉让给我们,自己只吃粉丝,我们把肉夹给奶奶,奶奶又把肉夹回我们碗里,一顿饭就这么来回推让,肚皮一直吃到撑,我们怀着深深的满足,会高兴一整天。粉丝让我们懂得了感恩、知足,更懂得了珍惜。
又至冬天,表弟又特地为我准备了粉丝过年,这份纯粹的关爱,我总是深深记在心里,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本真,做人淳厚谦卑。那缕缕粉丝依然牵动着我最美丽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