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特别报道
2024年01月12日

走进城市客厅、了解《盐渎往事》、参观金丝楠木四合院……

本报小记者赴大洋湾研学

观赏金丝楠木做成的乐器。

了解“瓢城”的由来。

浓缩版的登瀛阁。

“盐城八大碗”的八样主菜。

认真看戏。

“穿越剧”吸引了小记者。

古盐城的建筑风格。

认真听讲解。

小记者合影。

□记者 唐承兵 文/图

1月7日,来自盐城小学的近160名盐城晚报小记者赴盐城大洋湾生态公园开展研学活动。在这里,小记者们知道了老盐城的发展历程、“穿越”到民国时期的盐城、近距离欣赏金丝楠木艺术珍品。

当天上午,小记者们先来到了公园城市客厅。这个客厅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老盐城的发展历程,描绘了大洋湾的地理变迁。在这里,小记者们可以了解古盐城的风采,还可以了解非遗海盐晒制技艺。“小记者们,你们知道我们盐城又名是什么吗?”“瓢城。”“那么,有谁知道为什么叫瓢城吗?”在城市客厅,小记者们知道了“盐城”和“瓢城”这两个名字的由来,还直观看到了“瓢城”的模型、大洋湾生态公园的远景规划,了解了盐城八大碗具体有哪些主菜等知识。

小记者们一走进盐渎古镇,仿佛一秒“穿越”到了民国时代:走近回眸,映入眼帘的是飞檐翘角、青瓦白墙、砖雕门楼的古建筑。青石板铺就的甬道、墙壁上的旗袍画、路边的老式邮筒……处处显露盐渎古镇别致的风情和韵味,一下子吸引了小记者们的“眼球”。“祭盐宗喽……”一场大型沉浸式“穿越剧”把小记者们吸引了过来,只见一群年轻演员化身民国时期的盐工、少女,蹦跳翻腾,好热闹。“这是民国时代底层劳动人民的服装吧,不知道富家子弟的穿戴是什么样子的。”小记者们的话音刚落,讲解员便请小记者们进入大院内继续观看“穿越剧”。小记者们进入大院内,此时院内正在上演《盐渎往事》,此剧以民国时期的盐城为背景,讲述了顾凌两大家族之间的故事:老一代盐商固守传统,“盐二代”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经营理念上更加开放与多元化。演出的场地大,场景多,一会儿在室内演出,一会儿在室外演出,给小记者们带来非常新奇的体验。

研学的小记者有很多会弹钢琴、拉二胡、弹琵琶……可大家都没听说过用金丝楠木做成的乐器,更不用说看到过了。一听说金丝楠木馆里有,小记者们便迫不及待地“冲”进馆里,想先睹为快。一走进金丝楠木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巨大的楠木木雕,上面雕刻着玲珑的仙鹤飞舞,散发着金丝般的光芒。四周的院落都是用楠木装饰的,花纹栩栩如生,里面有各种大小不一的金丝楠木乐器,还有花瓶壁画等,甚至供游客休息的凳子都是金丝楠木做的。在这占地不大的院落里,小记者们近距离欣赏到了金丝楠木的艺术珍品。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半天的研学时间很快结束了,带着不舍、期待,小记者们踏上了回家的路程。“祝愿天下风调雨顺……”在回程车上,小记者们还沉浸在《盐渎往事》剧中,不时和小伙伴们对着台词。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没有上一篇了... ...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