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国
世事浮沉,旧日如梦;相逢是缘,真情永远。在这个喧嚣浮华的大时代,我总想在清静平淡中度过每一个日子,当我近日捧读散发着淡淡墨香味的《戴冰散文随笔选》时,不禁激情又起,思绪万千,往事再现……
我与戴冰老师曾是阜宁报社的同事,后又同室,相处了八年之久。称之为师,并不为过:一是他比我年长二十载,高我一辈人,长者为师;二是1986年我若不报考阜宁师范而上阜宁中学,也有可能他就是我语文学科的任课老师,成了名副其实的校园师生;他低调为人、淡泊儒雅、严谨从事、勤奋笔耕的风骨与精神,一直为我所景仰,堪称是我社会大学的老师,为其三。在报社工作期间,我们合作共事,从无纷争,怀有深情。2023年国庆节他老人家回阜省亲时,我闻讯即邀几位老同事与之相聚,觥筹交错,相谈甚欢,交流中得知他正在筹划出书事宜,没想到三个月后竟已结集出版面世。我收到赠书时十分惊喜,便迫不及待地一睹为快!
初见新书,眼前一亮。封面设计新颖,装帧精美,封图似是他当年的出生地北沙水舍的故乡老屋,几棵大树婆娑在院落中,还有那飘入天际的袅袅炊烟。这创意既符合戴老师朴实淡雅的品格,又浸透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可谓身居繁华都市,情系少时故乡。
《戴冰散文随笔选》由光明日报出版社编辑出版,收集了戴老师自高校读书以来创作精选的86篇文章,有的是公开发表的,也有自创留存的。许多散文随笔,都充溢着浓浓的乡音乡情,乡间阡陌,都是他笔下的风景;一些文章亲情流淌,散发幽香;一些教育札记观点独到,视野开阔。在创建“中国散文之乡”上,戴老师也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不吝笔墨,在书中占了一定的篇幅,在《文学报》上多次发表家乡阜宁在创作创建方面的做法与亮点。非常欣慰的是,书中几处提及我的名字和我在阜宁师范读书时担任社长的冬原文学社及社刊《冬原》,令我感到特别亲切、细细回味,还勾起了我对母校的深深眷恋!
在琐碎的事务中,我只能先粗浅地把此书浏览个大概,待日后细嚼慢咽,虚心汲取,慢慢受益。“好酒不怕巷子深,好书需要细品读”。关于此书,戴老师的学生、《现代家庭报》左元总编在《序》中已作了精彩的点评和很高的评价,我再赘述定显多余。正如戴老师本人在《自序》中的开头语中所说的那样:文学创作是一种高雅的爱好。尤其是处于当下,尚能静下心来,读一点书,思考一些问题,然后,付诸文字,不能不说是一件快事。
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