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田淇尹 见习记者 李凯迪 文/图
近年来,我市精筑历史特色文化景观,盐城古八景项目由市城投集团负责实施,北起新洋港河、瓢城记忆,南至世纪大道,沿串场河傍水建设,总占地面积约18.6万平方米,拟建配套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将“盐城古八景”由诗画记载变成身临其境的体验,“由景入境”,全方位感受盐城独特的文化魅力。
瓜井,旧址在今盐城中学毓龙路校区内部东北角。盐渎县第一任县丞孙坚在盐城任县官期间,其父孙锺在县城南门外开挖深井,引水种瓜,井深水甜,大旱不涸。孙锺家族发祥的故居和瓜井,后来被人们称为“真龙地”。
“针对瓜井旧址现有的老城墙砖,结合文物保护的相关要求,对汉以来文化层遗址采取原址保护,并在明代文化层遗址外单侧用城墙砖垒砌,用可开启、方便维护的方式对外展示。”盐城古八景项目建设单位工作人员介绍。盐城城投集团根据考古挖掘情况,结合古城墙、夯土层原址保护的相关要求,城墙砖按照史料记载(排列整齐平铺,错缝砌筑城墙基)方式垒在夯土层展示,同时根据原有古城墙做法,复建一段地面以上古城墙,作为展示区的延续。城墙宽约11米,两边砖墙,中间夯土。夯土层部分在盐城中学毓龙路校区内,部分延伸至围墙外马路下。夯土残存厚度各处不等,最厚处约3米。而地层上部复建部分的城墙,使用的城墙砖为古城墙原件。
“我们家住在城南,但是我和我先生以前在盐中上学,也是同学,老师跟我们讲过瓜井仙踪和凤凰墩的传说,趁着周末我们带着女儿来看看传说的瓜井仙踪,感受一下古景文化。”市民朱女士说。
明万历《盐城县志》记载:南宋建有土城,明朝永乐年间为抗倭改成砖城,城墙高二丈二尺,周长七里一百三十四步,东西长二里二百一十七步,南北长二里一百八十步,护城河深九尺。1939年,为应对日军空袭,便于人员疏散,拆除城墙。根据史料,又经现场调查、勘探,于今盐城中学毓龙路校区内发现城墙遗址,即古城墙的东北角。清人高岑有《瓜井仙踪》诗云:
从他名地说东门,那及孙公故址尊。
满径春未瓜自蔓,丹炉人去井犹存。
海天岁月无今古,汉室皋夔有子孙。
渺渺仙踪何处听,教人仰止暗销魂。
盐城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居住。东汉西晋时期,盐城为冶铁中心。唐朝时期,盐城地区属于扬州,唐朝中期,盐城已成为“东南锦绣之地”。宋元时期,盐城尤以盐业和港口中转业发达,成为南北贸易的重要港口。盐城珍藏着丰富的历史人文遗产和自然资源,如今的盐城人们的生活非常幸福和安定,我们应当铭记历史,坚持文化自信,为盐城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