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劳模风采
2023年11月16日

周向东:

把握时代脉动 向东向海向未来

海上施工现场

大批潜水打捞界客人莅临泾口村

秦航工5000交船现场

周向东为敬老宴上老人服务(受访者供图)

□孙高升 记者 张兆领


劳模小档案

周向东,男,196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职称。现任盐都区秦南镇泾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江苏蛟龙打捞航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是江苏省第十一次、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盐城市第六、七、八、九届人大代表。曾获得中国交通工程杰出人物、江苏省杰出青年农民、省青年五四奖章、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省“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突出贡献奖”;盐城市优秀双强党组织书记、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十大杰出青年、市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市党员“双带”示范标兵、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市八届、九届、十一届优秀企业家。


“一晃兔年都快过去一大半了,回望走过的路,今年村里和公司在为村民福祉上做了很多有益工作的同时,还干了两件非同寻常的事,一是公司打造了排水量10万吨的国内最大‘施工+运输’一体化4000吨全回转自航起重船,并交船运营。二是让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百余家企业来到泾口村实施乡村振兴联合行动。”11月11日,盐都区秦南镇泾口村党委书记、村主任,江苏蛟龙打捞航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向东接受采访时这样说。这位2006年的江苏省劳模,多年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在做大做强从村子里走出去的蛟龙公司同时,大力反哺村民,带领全村干群夯实乡村振兴路,特别是在形成了“男浚女织老管园”的特色“风景”之后,抢抓“海洋强国”战略机遇,大胆提出“向东向海向未来”并切实践行,引领泾口干群和蛟龙公司走上跨越发展的康庄大道。

整合潜水救捞资源形成“蛟龙舰队”

从周向东的职务不难看出,他既是村里的“头”,又是公司的“头”。只有了解泾口村和蛟龙公司历史的人才会知道,两者之间有着天生的割不断关系。蛟龙公司是从泾口村走出去的救援打捞企业联合体,蛟龙公司的骨干力量多是泾口村人,泾口村公益事业及乡村振兴发展的资金基本是由蛟龙公司提供……

蛟龙公司的前身秦南打捞队成立的时候,周向东的父辈是其中的一员,那时候周向东还不满十岁。

当他成为打捞公司一员的时候,潜水打捞行业发展迅猛,仅泾口村就有多支救援打捞队应运而生。

进入21世纪,周向东从蛟龙公司骨干成长为公司的主心骨。他主导注册成立江苏蛟龙打捞航务工程有限公司,多次参与国家大型重点工程,培育、造就10多支潜水施工队伍,并跨出国门开辟国外市场,“蛟龙”公司声誉鹊起。

“一把筷子和一双筷子的道理大家都懂。”周向东主政公司之后,创造性地整合资源,通过抱团作战,逐步将多家潜水救捞企业团结在“蛟龙”身边,形成了实力强劲的“蛟龙舰队”,并在全国潜水救捞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2022年‘蛟龙舰队’实现产值10亿元,向家乡纳税40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以‘蛟龙’为龙头,本村25家疏浚打捞企业、46支潜水队伍抱团发展,带动2000余名本村及周边村青壮年人员就业,员工年均收入达14.5万元。”周向东说,“蛟龙舰队”的特色产业成为泾口人致富的主要来源,也成为泾口人的“幸福密码”之一。

抓住机遇抢占“风口”挺进蔚蓝大海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会有饱和的那一天,这个时候只有抢抓新机遇,抢占新风口,才能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劳模精神的创新特质在周向东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早在十年前,周向东就敏锐地嗅到“海”的“味道”。那时,国家刚开始倡导发展海洋清洁能源。“海上风电行业的惊涛骇浪必将到来。”预判形势之后,他又创造性地选择与央企实施战略合作。2015年,他带领“蛟龙”远赴瓦努阿图参与援建10万吨国际游轮码头,开创国外市场先河。

有了跨海越洋的施工经历,他们当年正式进军海上风电市场,陆续投资大批“海洋重器”挺进蔚蓝大海。其中不乏“亚洲第一锤”“亚洲第一吊”,8000马力近海两用艇、国内最大“施工+运输”一体化4000吨全回转自航起重船“秦航工5000”等海洋工程重器,在南北方沿海风场累计沉桩上千根,不但为海上风电项目服务,还可为海洋石油平台、跨海大型桥梁建设等服务。这些海洋重器挺进蔚蓝深海,为国家“双碳”战略增添强劲的“蓝色动力”。对此,副市长、盐都区委书记王娟说,以“蛟龙”为代表的龙头民企抢抓机遇,抱团发展,在江海中不惧风浪搏击市场,为盐都这个内陆县区交出了“挺进蔚蓝”的出色答卷,他们是敢想、敢闯、敢干、敢试的勇者。

同时,他进一步做大做强“蛟龙舰队”,招引博远重工、盈尚海洋、江苏龙洋等6家海洋工程企业落户秦南镇。今年7月份,周向东又在盐都区总工会的支持下,牵头成立海洋产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继续壮大“蛟龙舰队”。

如今,小村哺育的“大舰队”为我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提供向海发展“样本”。

带动全村共同富裕走向未来

“我们村摊上一个好的领头人了。”蛟龙公司第一代“蛙人”、现泾口村“长者幸福小食堂”负责人陶立贵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做大做强了企业,周向东也赢得了地方党委和广大村民的信任,他被众人“抬”上了村党委书记、村主任的岗位。

“回报信任的最好办法就是带领全村实现共同富裕。”周向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做大疏浚打捞产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做强袜业服饰、挖掘资源兴办高效生态农业,最终实现兴农村、富农民、强农业。”周向东说,泾口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起点比较高,在他主导下,该村培育洪武果蔬、董大农场、思源阳光等高效农业项目,打造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园,村民不但从土地流转上获益,就连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成了设施农业园竞相聘请的管理苗木和采摘瓜果“行家里手”,年收入达3万元。同时,本村及邻村400多名妇女就近上班,从事袜业服饰加工,年收入4.5万元以上。这样一来,泾口村形成“男浚女织老管园”模式。

“村民全就业,土地全流转,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的初级目标实现后,我们又顺应群众期盼,着力改善居住条件。”现如今,泾口老庄和散居的243户集中在一起居住在一幢幢农村洋房里。

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的是,泾口村还有这么一个机构:泾口慈善分会。而周向东兼任着慈善分会的理事长。只要是泾口人,没有人不知道慈善分会,也没有人没享受过分会的泽惠。

周向东常说,蛟龙公司的成功离不开家乡父老的精心哺育。公司壮大了,应该多为家乡父老作贡献,支持村慈善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周向东拿出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首家村级“大病救助爱心基金”,并每年不断追加投入,累计捐款124.7万元,慰问探望260余名大病患者。后来,持续聚焦“一老一幼”,为60周岁以上老人缴纳新农合、发放尊老金,并连续13年为本村200多名考取本科院校的优秀学子颁发90多万元激励奖学金。开办的“长者幸福小食堂”为150多位老人提供就餐,还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沐浴、理发、观影、图书阅览等全方位服务。

多年来,他个人累计捐赠300多万元。“我是土生土长的泾口人,回报这片土地,回馈乡亲们,这是我应该做的事。”周向东这样说。

没有上一篇了... ...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