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体·广告
2023年06月12日

笛箫名家何山:将音乐与地方文化融合的“攀登者”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盐城独具特色的地方历史文化,6月9日上午,盐城市希文小学“希文讲堂”邀请市书画院书画名家、资深地方历史文化学者、非遗传承人等来学校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盐城八景音画之“纵湖秋月”首演暨丹顶鹤陶笛分享会成功举办。盐城八景系列音画创作人和丹顶鹤陶笛研发者都是一个人,他就是笛箫名家何山。省作协会员、著名地方历史文化学者许正和认为,“盐城八景音画”以及丹顶鹤陶笛是一种创举,也是一种突破,更是何山长期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宣传而作出的贡献。

把中国元素、盐城特色

注入陶笛制作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6月9日,在《一个真实的故事》的音乐声中,资深主持人、盐城市军歌嘹亮艺术团理事长钱建军讲述了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徐秀娟的感人事迹。何山用国家专利产品丹顶鹤陶笛演奏《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在场的200多位小学生充满了好奇心。丹顶鹤陶笛是何山继1999年研发成功世界上最长的竹笛后又一精品之作。

陶笛更以音色优美、价格便宜、入门容易、简单易学等特点深得人们的喜爱。2019年6月,一个偶然的灵感使何山萌发了要把中国元素、盐城特色注入陶笛制作的想法。于是,他采用盐城射阳海边特有的盐土,混合紫砂为基础原料,加入乐器制作的各项数据精心制作,巧妙地把鹤腿作为哨口,丹顶鹤陶笛就此诞生了。

据何山介绍,为了确保陶笛的音阶排序,需要解决异形腔体这一难题。他将乐器制作的各项数据要求根植于心,铸之于行。经过五个多月的研发和反复试验,第一支较为满意的鹤形陶笛才新鲜出炉,并一次顺利通过国家专利审核。

与市面常见的陶笛相比,丹顶鹤笛不仅具有鲜明的外形特色,音色也更加柔美且富有张力,表现力也更加丰富。左右对称的设计,解决了量产化的可行性问题,加之陶笛演奏较为简单易学,可以普及教学,实属难得的文创旅游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丹顶鹤型陶笛不仅具备乐器功能,更有明显的工艺特色,从而开创了陶笛向实用新型、仿生方向发展的新路子,对中国陶笛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创作文化精品

展现盐城厚重历史

在6月9日的活动中,随着舞台MV大屏播放呈现含诗词、国画、篆刻等艺术形式在内的十多米长卷,盐城八景音画之“纵湖秋月”开始首演。在何山的葫芦丝独奏乐曲声中,非遗木雕传承人钱万春、非遗雕塑传承人刘银林、非遗面塑传承人许根洋、非遗剪纸传承人郑荣军进行现场互动,为到场的观众和孩子们表演了精湛的非遗技艺。这是何山创作的“中国音画·盐城八景”的第五部作品。

“盐城古八景”是盐城地方历史文化的结晶,承载和寄托着世世代代的盐城人民挚爱家乡、歌颂家乡的美好情结。何山寄情家乡,从1999年起至今,历时二十多年,创造性地结合音乐、诗词、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元素,对盐城八景实现了全新的包装和再现,并用合乎现代人审美要求的舞台演出和电影动画MV的形式进行了展示,逐渐形成了“中国音画·盐城八景”系列,目前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为夯实“八景音画”的人文基础,特请许正和为顾问;八幅中国书画长卷(每卷长度达10米以上,总计长度约100米),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画家夏道法先生进行绘制;书法则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盐城市书画院院长吴洪春先生担纲创作;音乐部分由何山自己创作。系列作品先后在盐城市内和苏南城市进行了多场献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作为笛箫等民族管乐教育方面的资深老师,近30年来,何山为国内外大学院校培养了几十名专业笛箫人才,十几万学生受到其笛子普及教育。业内人士称赞他是一位在将音乐和盐城地方文化结合的道路上艰难探索、不懈进取的“跋涉者”“攀登者”。

许正和评价说,多年以来,何山凭一己之力,在小小的“何家笛箫工坊”,一个接着一个创造着盐城音乐的奇迹、文化的奇迹。所有这些,都表达了何山对音乐事业的挚爱,对盐城历史文化的浓厚情感。 记者 朱大力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华中科技大学夺女篮冠军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