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玉霞
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在乡下工作,一时无书可读,真是书到读时方恨少,且读书又是触类旁通的事情,越读越想看与其相关的更多的书,越读越觉得自己知识贫乏、所知甚少。一知半解,何谈学以致用。
工作的小镇距省城一百多公里,清风明月之夜,掩卷而叹,有百里天涯之感。上学时自以为读书无数,此时此刻仍觉得虚度时光,身处金银岛上,却未带分文回家。痛定思痛之后,决定到省图书馆办一个借书证,于是就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走读”生涯。
每月两次,早早听天气预报,选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早晨五点起床,坐农用三轮车去县城,然后买两个包子果腹,再挤上去省城的汽车,借好书,在街边吃份盒饭,看着袋子里的四本厚厚的书,心里暖洋洋的,饭后再原路返回。那时车少,到家的时候往往已经是月明星稀了。草草吃过饭,将书取出,泡一杯苦茶,将两手使劲搓搓,似面对含情脉脉的女友,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是好。
读书之妙,妙在心领神会,读到妙处,不禁手舞足蹈,环顾四周,竟无一知心人可谈。想学古人以《汉书》下酒,苦于不胜酒力,更不堪酒钱。于是每读到佳处,饮苦茶三大口,畅快之极。
读书之痛,痛在书渐读渐薄,读到尽处,如与恋人惜别,执手缠绵,相对无语,怎一个愁字了得。
夜深人静,无红袖以添香,有妻儿卧于旁;读到过瘾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于是悄悄开门,到室外徘徊以尽兴。若遇雨雪天寒,则枯坐于几前,摇头三,点头三,似与书中人语,一笑一颦,也足以遣怀。
读人家的书,自然读得仔细,如细水长流,字里行间也别有一番风趣。能读出言外之意,能领会玄妙之言。
时光如电,三轮车换成了面包车,进而又有了往返于省城和小镇的直达车,于是不用过于匆忙,甚至在借完书后还能到书店转转。久而久之,与开车的师傅相处甚欢。师傅高中文化,见有人好学如此,惊为高人,以为隐居大贤。他说:“见过去打工的,送过做生意的,就是没看过专程去读书的。”于是曲意为之,去则绕道图书馆,直达门前;归则到门口缓缓而进,极目搜索。我提书左右看看,纵身上车,快哉!
班车每天来回一次,到图书馆时门尚未开,天寒地冻之时,常携书在早点摊前搓手跺脚,望着冒热气的煎饼排队等候。一次,有三四个叽叽喳喳的女孩抢在前面,争着要先买,被卖煎饼的大娘一瞪眼:“你看人家这位同学,早就来了,你们抢什么?”于是冲我会心地一笑,竟将煎饼先递了过来。搞得我哭笑不得: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人,却生得瘦小精神,又有股书呆子气,哎!要还是学生,恐怕也该是博士研究生的年龄了吧。
走读生涯的终结缘于在乡下工作五年后的一次竞聘,此后我便有了新的工作岗位。能够有此机缘,“走读”居功甚多。现在读书少了许多周折,但也少了许多乐趣,读起书来也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如今有了网络,买了张卡,便连图书馆也去得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