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软的土壤中,一根根芦笋笔直、挺拔,纵横有型;成片的芦笋地青翠、葱茏,生机盎然;连绵的芦笋大棚耀眼、敞亮,映照蓝天。“这一片都已三四十厘米高了,长得非常壮实,赶紧采收。”“好的,这边的快采收完了,我马上就过来。”5月13日,银宝集团大丰小海芦笋基地里,采摘、堆放、装载、拖运,环环相扣,紧锣密鼓,一派繁忙。
采收的芦笋,根茎粗壮,茎秆递次细直,顶部呈椭圆形花蕾状,含苞而密实。直径有的达2厘米,有的4厘米,长度则在30厘米至50厘米之间。大棚内,工人们三五成群,分行采收,身边的篮子很快就装满了,拎到大棚门口空地,轻放下来,一根根芦笋头靠头、根连根,堆码成小山似的,甚为齐整。水泥路上,小型拖车风驰电掣,运输繁忙。
高产靠管理,丰收有讲究。“芦笋采收是有技巧的。与其说是拔芦笋,不如说是连拧带拔,手掐住茎根部,不能一把下去就直接拔出,这样容易把茎秆折断,只得到半截子芦笋,而应该先掐住根部,拧着往上拔,这样就能保证芦笋的完整性。”芦笋基地技术总工王原俯身下去,手部连续做着掐、拧、拔的动作,一气呵成,40厘米长的芦笋已稳稳地攥在手中,根部的白色汁水不断渗出。再看棚内的工人们,个个动作麻利,采收场景蔚为壮观。
“芦笋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十大健康蔬菜之一,营养价值高。它富含各种微量元素,是高档餐厅常用食材。”银宝集团小海芦笋基地负责人刘海峰介绍,芦笋具有防癌抗癌、抗疲劳、抗衰老功效,三个芦笋花头就抵上一个鸡蛋的营养价值。吃法也是多样,炒着吃,凉拌吃,就着火锅吃等。
管理精良,规模取胜。银宝集团大丰小海芦笋基地占地1500多亩,连绵不绝的大棚一眼望不到头。道路、沟渠、电灌站、取水池等基础设施分布于田垄阡陌之中,赋予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新内涵与坚强支撑。该基地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留母茎打顶保证持续产出,加强大棚通风创造良好生长环境等等,一系列的科学种植方法保障了品质和产量。“小海基地是国内芦笋行业水利设施最完善的一个基地,也是单体设施最大的一个基地。通过现有的农业栽培技术,针对芦笋特性,科学栽培、科学施肥,既能最大化地节水节肥,又可以保证高产高效、品质上乘。”王原说。
芦笋基地车间一派繁忙。铲车轰鸣,来回穿梭,不断地给门外的卡车装填芦笋。几个男壮劳力则不停地给铲车“喂食”,忙而不乱。成排的女工站在流水线上分拣芦笋,大中小不同规格的芦笋被摆放到各个箩筐里,再扎捆打包,准备输送到各地商超和酒店销售。“自从这个芦笋基地建起来,我就来这里打工了,月收入4000多元,关键离得近,可以照顾家庭。”车间工人吕继红说。
据了解,银宝小海芦笋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充分整合农村资源,实行统一指导、统一培训、统一收购,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发展。预计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亩效益1.5万元以上,年产值超1500万元,常年带动当地就业300人以上,人均纯收入3.5万元以上。
“再有一年的转化期,就可以把我们这一块基地打造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有机芦笋基地,会给当地乡村发展和增加就业带来更大帮助。”王原说。
记者 陈为琨 文/图 通讯员 胡勇 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