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裕
五一节临近,每一年的这个节日都让我对劳动的过往满怀深情。
在乡村生活时,劳动节这天我家都要打扫卫生。那会儿,我们早早起床,吃过早饭后,分工干活。头天晚上,母亲安排好每个人负责的内容。我和弟弟扫地并整理室内物品,妹妹和母亲擦玻璃,父亲则清理庭院。
这样的活我们不是只有劳动节当天才干。每个月我家都会有同样的劳动,每一次劳动我们都会有所得。在乡村劳动司空见惯,即使干上一天也没有人会喊累。
有时我和弟弟干活很毛躁。妹妹过来检查,指手画脚,我和弟弟则反唇相讥。母亲看我们不好好干活,仔细查看我们干活的质量后,不训斥不娇惯,而是语重心长地教诲,她的话语柔中带刚。我们在心服口服中认认真真干完,彼此监督。
等一切的劳动都结束之后,窗明几净,屋里的物品摆放有序,自己看着都舒心。我家这种独特的过节方式,引来同村人的好奇。他们在参观完我家利索规整的院落和室内,不免赞叹一番,进而纷纷效仿。
那段岁月日子虽苦,劳动的强度也大,但我们已经习惯了。父母以坚强的内心面对困境,并教会了我们如何在劳动中找到乐趣,“苦中作乐”。
上大学时,每个劳动节前,学校特意安排我们进行一周的劳动课。
那时,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是我们清扫整洁的对象。课业繁重,难得一周的放松时间,即使劳动我们也是“累并快乐着”。
其实,劳动周的劳动量并不大。清洁楼梯,打扫甬路和操场,洗刷食堂等等。这些活对于来自农村的我们轻而易举。
劳动周开始了,校园一改往日的寂静,欢声笑语从教室、走廊、宿舍溢出来,充盈四方。同学们各自武装,有戴防灰尘帽子的,有穿劳动服的,还有足蹬雨靴的。每个人的装束你一眼就能甄别出他要干的活,我们彼此开着玩笑,其乐融融。
说笑归说笑,干起活来,我们是认真的。班级、系里、学校都设立了检查机制,随机抽查。劳动结束后,检查每一项,我们都不需要返工。在全校大会上,受到表扬的我们分外高兴,对劳动的兴趣更加浓厚。在五一假日之前开展劳动课,让劳动深入学生的内心,如此的安排是有深刻教育意义的。
参加工作后,我带领我的学生们劳动。每一届学生都会有一周一次的劳动课,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教会他们如何劳动,让我体会到劳动对身心的改造,是对一个人由外而内品格的塑造。孩子们对劳动的态度各有不同。不少孩子娇生惯养,他们连最基本的劳动都不会。因为家长对孩子太过宠爱和娇纵,没有培养他们爱劳动的习惯。我借着班级劳动课的机会,让孩子们认识到劳动是人的本能之一,并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劳动。看到孩子们由开始的畏手畏脚到后来的争抢着干活,他们的变化也让我心里满是自豪。
如今,我已退居二线,但对劳动的情感依然浓厚。每个劳动节,我们兄妹三人依照惯例,都要来到父母家打扫卫生,以劳动的方式迎接节日的到来,并把这种劳动家风传递给子女,他们也乐于接受家风的熏陶并传承。
忆旧时劳动场景,感念劳动之好。爱上劳动,以一生来效行,劳动的光芒让心底无私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