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登瀛
2023年02月22日

李二奶奶的“芦花经编”

射阳/李志勇

第二天,爷爷掐来了好多好多芦花,心灵手巧的奶奶用爷爷掐来的芦花缝成了棉袄、棉裤,做成了芦花被、芦花垫,还根据编草鞋的原理,把芦花变成了毛窝子。

就“花”而言,芦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它既没有牡丹、芍药的高贵,也没有梨花带雨的娇艳;既没有八月桂花的幽香,也没有桃花李杏的淡雅;哪怕是每年的二三月份,那漫山遍野争相怒放的油菜花,也比那芦花漂亮得多。

不过,芦花就是芦花,从不与众花争宠,更不斗艳,它总是在人们需要它时默默地奉献。

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期间,不仅是粮食少,饿得人们前心贴后背,棉花同样是稀罕物,每到冬季来临,缺棉衣少棉被的庄户人常常被冻得一家子蜷缩在一床耳朵边厚的破被窝里。

“要不是那芦花,哪有咱们的小命?”每当忆至此事,奶奶总是唏嘘不已。奶奶告诉我们,那时的冬天不晓得有多冷。大家伙单衣薄裳,一个个被冻得嘴唇乌黑发紫,身子瑟瑟发抖。肚子饿,田里还能挖来些野菜充饥,大不了把裤带子紧一紧勒一勒,还能对付过去,那个冷啊,实在难以支撑。“你爷爷上滩,发现滩头上的芦花已经老了,黄黄的,软软的,风一吹,芦絮就飘呀飘的,漫天飞舞。‘这不就是芦花吗?’你爷爷灵机一动,蹲下身子,放下背上的筐,捋了满满一筐芦花,屁颠屁颠地赶回了家。”奶奶说:“叫你去弄一筐盐蒿子,你却弄回这些东西,这芦花既不能当饱,又不能解馋,你真会折腾!”奶奶的气不打一处来,平时的轻声慢语眼下变成勃然大怒。

“但能御寒!”爷爷一点不生气,撂下的一句话震得奶奶的耳朵嗡嗡直响。当奶奶听明白爷爷的意思后,脸上立马“云”开“日”出,她和爷爷一起,把捋来的芦花,留下毛茸茸、软绵绵的花絮,垫到鞋子里,立马觉得一股暖流从脚板底升起,顺着血管流遍全身。

“这玩意儿是个宝。”奶奶直嚷嚷:“赶明儿你去多搞点家来,既然能垫鞋,那为什么不能做成毯子?把它当棉花用还应当能做成棉裤、棉袄。”

“对对对,我就是这样想的!”爷爷的头点得像小鸡啄米。第二天,爷爷掐来了好多好多芦花,心灵手巧的奶奶用爷爷掐来的芦花缝成了棉袄、棉裤,做成了芦花被、芦花垫,还根据编草鞋的原理,把芦花变成了毛窝子。那个毛窝子丑陋不堪,可穿在脚上,那个暖和劲堪比眼下的那个电热毯。

奶奶一生仗义,更看不得左邻右舍哪家衫单衣薄。她让爷爷挑头,领着左邻右舍那些大老爷们,到滩上去掐来芦花,就在家里办起了“学习班”,把她的那一手编芦花的“经”一点不落地全传授给周围十里八乡的婆娘们。一传十,十传百,李二奶奶的“芦花经编”很快传遍了当地。时至今日,奶奶早已故去,风吹雪飘的寒冬也常常会变成暖冬,但是,经不得稍许寒冷的老人们,只要听到叫卖毛窝子的吆喝声,总是慷慨地掏出钱来,买上几双或淘上一卷。每当试穿或试垫时,他们总会感慨地说上几句:“这质量,比李二奶奶做的那个可是差多了!”

不过,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奶奶的大媳妇、我的大婶娘不仅继承了奶奶的“芦花经编”,还在奶奶经编的基础上,把这活儿的技术含量狠狠地提高了一个档次。大婶娘经过观察,发现刚开的芦花有很强的韧性,不像成熟的芦花动不动就像蒲公英似的把它的花儿轻易放飞,弄得人们“一身毛梨花”。刚开的芦花不仅结实,而且没有花絮飞出。于是,大婶娘有事做了:她把那些芦花折来,编成各种扫帚,大的小的,长的短的,不仅好用,还软软的不掉毛,不伤地板,尤其是住在高层楼房里的,特喜欢用大婶娘编的芦花帚打扫卫生。

前不久,一家刊物联系上我,说他们要派记者来整理和挖掘我奶奶和大婶娘的“芦花经编”。我接待了他们,交流后他们说要去参观芦花。车在宽阔的海堤公路上停下,放眼东望,只见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花随着微风掠过,恰似绵延不绝的“芦花浪”,前“浪”接着后“浪”,后“浪”推着前“浪”,一“浪”胜过一“浪”,一“浪”高过一“浪”,那个美呀,真是不可胜收。

一卷融春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