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佳作
2022年12月31日

月照江淮淮调生

本报小记者 马欣晨

我淋着小雨,迈过一个个小水洼,与同学们一起来到了位于聚龙湖公园东侧人民路旁的盐城市淮剧博物馆,探寻淮剧的魅力。

跨过高高的门槛,映入眼帘的是两根又高又粗的柱子,题为“月照江淮淮调生”,讲解员为我们解释道,左边的柱子雕刻着的是“方寸地万里江山”,右边是“顷刻间千秋事业”。左边代表着淮剧经典《赞貂》与《女审》,而右边是《千里送京娘》和《赠塔》。我仔细看了看柱子,雕刻虽不完美,但刻在上面的名句,令人难以忘怀。

继续往前走,一段鲜活的历史展现在我的眼前。在明清时代的盐阜地区,老百姓靠朴素的乐器与声音在家门街道唱戏,被称为“门叹词”,后被人与“香火调”结合,变为现在的淮剧,又称“老淮调”“江淮戏”“皮夹克”等。在二胡的搭配下,赢得当地老百姓的心。孔何德等人用“能时,能古,能文,能武”的淮剧,博得上海群众的赞美与夸赞,淮剧凭借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淮剧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挣得一席之地。从明清至今,这用建湖方言表演的淮剧深得人民喜爱,在这四合院内,中国首个淮剧博物馆正保护着这文化珍宝。

盐城市淮剧剧员教导我们兰花掌与兰花指等淮剧表演动作,以及帐衣、厚底鞋、彩鞋等淮剧装束,我们还换上戏服在微雨中的舞台上展示了一番,实际体验了淮剧表演。

回家后,博物馆之行时时在脑海中回荡,回顾那两句对联,真的是,百姓智慧照在后人的眼里,人民支持延续文明的火光,而这都来源于先辈的努力。

盐渎实验学校六(4)班

指导老师:姜慧

淮剧博物馆之旅 游淮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