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程兰霞 文/图
“老杨家家风好,老杨关心我们残疾人,他的老伴、女儿和孙子也关心我们残疾人。”“老杨真不容易,每年都要带我们残疾人旅游一次。”“逢年过节,杨爹爹就来我们家送慰问金。”“大忙的时候,杨爹爹组织志愿者到我家地里抢收,真是帮了大忙。”11月26日19:50,盐都区大冈镇兴隆村村民围坐在电视机前,集体收看江苏教育频道《我们家》栏目,当播放到关于杨长春的家风故事时,大家纷纷感慨道。
杨长春是盐都区大冈镇兴隆村村民,今年70岁。1996年4月24日,杨长春在外出联系农村果树培训的途中遭遇车祸,经历了大大小小11次手术后,他失去了右手手腕和手掌,落下残疾。然而,仅仅半个月,杨长春就决定要振作起来,带着从长辈那儿汲取的精神力量,凭借坚强的毅力,他学会了左手写字、骑车、干活……还坚守农村科普事业。
因为自身残疾,杨长春关注到了更多跟他情况相似的人,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残障人士做些什么。曾在盐都科技部门的杨长春,退休前负责农村地区的科普事业,如何科学养殖、种植,是他经常要为当地农户科普的内容。杨长春觉得,帮助残障人士增收,要讲究“老科技新科普”,他主动找到当地的农场开展爱心合作,签订助残协议,由爱心农场免费提供鸡苗、鸭苗,残障人士负责饲养,农场负责收购。5年下来,不少参与养殖项目的残障人士家庭实现了增收。
2012年,杨长春退休,家里的新房也盖好了,他和老伴及一双儿女商量,把当时车祸后剩余的5万多赔偿金全部拿出来,开办躬休乐园,专门服务残障人士,帮助周边残障人士融入社会、脱贫增收。“健身康复、文化娱乐、培训自立及生活护理服务。”这是杨长春开办躬休乐园的初衷。买理疗设备,帮助残障人士做康复;买投影仪,组织各项文艺活动,改善文化生活;自费带大家出去旅游,几乎跑遍江苏省内的各个城市。2016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躬休乐园成立了残疾人之家,杨长春觉得自己的担子更重了,他要带领周边残障人士积极生产、脱贫致富。
“我做的是有意义的事。钱是身外之物,为更多人服务,更有价值。”在杨长春的影响下,老伴陈英和儿子杨溢、女儿杨艺、孙子杨千甲也积极参与其中。为了寻找到合适的项目,杨长春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找到不少适合残障人士增收的小项目。扎扫帚、编草苫子、扎拖把、做外贸出口小布擦……老伴陈英先去学习,再回来教大家。此后,他又腾出自家院子充当工作场地,儿女、孙子成了志愿者,端茶送水、码货、送货,样样能行。
如今,杨长春已经70岁了,但他依然奔走不停,不是去残障人士家了解情况,就是寻找各种能致富增收的项目。女儿杨艺说,一路走来,爸爸很不容易,自己要以爸爸为榜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年,杨长春一家被评为第三届江苏省文明家庭,老杨很感慨,他教育自己的孩子,“迎风而行,向阳而生。一个家庭要有家规、家风,希望你们继续弘扬、继承,把好的家风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