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佳作
2022年09月17日

童年的变迁

本报小记者 赵梓萱

疫情期间,我在家用电脑上网课,在网上交作业。爷爷感慨地说:“你们赶上了好时候,要在我们那年代,只能两眼一抹黑,什么事也做不成。”

我好奇地问:“爷爷,你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爷爷摸着下巴说:“能什么样子呢?下河洗澡、捞鱼摸虾、爬树、掏鸟蛋、捡柴草……”“你们不上学吗?”“上学?哪有钱哦!能认识两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就不错了。”“爷爷的童年真惨!”我暗暗地想。爷爷生于1963年,那时候,“不笑破,不笑补,就笑日子不会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别谈穿了,温饱都是愁人的问题。

爸爸的童年,可比爷爷幸福多了。他生于1987年。在1978年12月,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人们的生活发生较大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末,家家户户有自行车,甚至有人家买上了摩托车、桑塔纳轿车,电视机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爸爸和他的同龄人都背上了书包,走进学校。

而我出生于2013年,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富强的年代。互联网发展迅猛,各种平台、工具一应俱全,居家办公、学习不再是梦想。衣食无忧,交通便利,我的童年生活过得比蜜还甜。它就像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美不胜收。

三代人的童年,折射着中国历史的变迁,“同心共筑中国梦”,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强国之梦,谱写新的幸福华章。

射阳县港城实验小学三(8)班

指导老师:尚海梅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奇妙的一天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