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2022年09月17日

沈羊城:培育观赏菊扮美市民生活

“色彩艳丽的非洲菊就像一个个散发着光芒的小太阳,鲜艳的色彩让人如沐春风心情舒畅,十分适合送人,也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9月4日,江苏新绿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羊城告诉记者。

1989年出生的沈羊城,是安徽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培养的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遗传育种。大学期间,沈羊城了解到,由于我国观赏菊品种存在病毒积累、品种退化严重等问题,造成产量下降、质量退化。加之自主研发能力较差、种苗依赖进口、自动化生产水平低,导致规模化生产成本较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阻碍了我国观赏菊产业发展。沈羊城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研究,在校期间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2项。

2015年,沈羊城抓住盐都实施“515”引才计划的机遇返回家乡,被聘为盐城呈祥园艺育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分管产品技术与研发,同年他被纳入“苏北发展急需人才引进计划”,参与公司创建市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盐城市花卉组培育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平台建设,主持参与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苏北科技专项、省农业三新等省级科研项目6项。成功研发观赏菊、洋桔梗、金线莲等植物无性快繁体系,申报并获相关技术与设施专利授权19项。作为高端现代生物技术,国内花卉品种无性快繁技术成果大部分停留在论文层面,如何将纸面上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场,实现国内种苗繁育产业提升,是每一位组培人梦寐以求的事业。围绕这个目标,沈羊城决定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现代生物科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解决传统分株、扦插等育苗方式容易造成的品种退化问题。他通过自主发明专利“非洲菊组培育苗方法”,构建多种观赏菊离体快繁体系,生产观赏菊脱毒组培种苗及鲜切花。沈羊城带领研发部同事经过3年艰苦攻关,经历“试验成果—小试—中试—工厂化”四个阶段,中途还出现外植体灭菌成活率低、增殖系数低、产业化炼苗驯化技术不过关等诸多问题,终于克服障碍,实现观赏菊无性快繁技术产业化应用。他们培育的近40种观赏菊品种组培苗质量稳定,具有供苗期长、四季皆可出苗、不受季节影响、优良性状保持稳定、繁殖效率高等优点。

2018年4月,在呈祥园艺育苗有限公司鼓励内部创新创业制度激励下,沈羊城创立江苏新绿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观赏菊品种研发、种苗繁育等技术研究与生产。他租用母公司800平方米的组培室进行组培苗生产,预计年产各类观赏菊种苗400万株,产值500万元。另租用连栋温室80亩,预计年产各类观赏菊480万株,产值可达600万元。目前,江苏新绿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观赏菊组培苗在本地台创园以及新沂、连云港、上海奉贤等地共计推广种植1200亩,带动近200户农户发展相关产业。沈羊城主持的“观赏菊优新品种无性快繁技术与产业化”项目在2019年“创青春”盐城青年创业大赛中获奖。

记者 张长虎 通讯员 高远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强调秉持“上海精神”,加强团结合作
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