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钊勤
俗话说:“秋天吃芋头,年年有余头”。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正是播种的好时节。记得小时候,妈妈领着我来到一块旁边有小水沟的田里。她拿起锄头“噔噔噔”用力地翻着地,我也学她握着小铁耙“咚咚咚”跟着翻。我们顾不上休息,一股劲儿把地翻了一遍。接着妈妈用锄头把土填高做成垄,一共有两个垄。我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要把土填高呢?”妈妈耐心地解释:“芋头生长需要水,垄与垄之间的小沟蓄满水,有利于芋头生长。”她整理好垄后,就用铁铲在垄的中间挖了一个一个的小坑。接着,妈妈从一个袋子里取出了一些白色的复合肥料,把它们都撒在这一个个小土坑里。然后,我和妈妈把培育好的带有芽头的芋头拿出来,头朝上小心地把它们一一放入小土坑,然后把坑边的土填在芋头的周围。我正想用土盖住整个芋头时,妈妈说:“要把芋头的头露一点儿。”我听了后,急忙用手把土拨开一点儿。这样,一个芋头便种好了。很快,我们把一个个芋头都种了下去,觉得它们露着尖尖的小脑袋挺有精神的。
一星期后,我惊喜地发现:泥土中冒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尖尖的小芽。又过几天,小芽长到了八九厘米高,而且张开了一张张小嘴,叶子是椭圆形的,很像荷叶。叶子上淡绿色的茎脉清晰可见,细细的,贪婪地吮吸春天的甘露。
初秋,妈妈告诉我,为了让“芋头妈妈”生更多的“芋头宝宝”,要把露出地面的芋头根用土埋起来。除草、松土、浇水、施肥,我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的滋味。
待芋头完全成熟时,妈妈挑着两个大筐,喜滋滋地从土地里挖出芋头。我们看到一个较大的芋头在中间,那就是芋头妈妈,旁边还围着一群小一些的芋头娃娃,好像在和妈妈亲热呢!它们有的又圆又胖,有的又长又瘦。我帮着收进筐里,满载而归。回家后,妈妈用芋头做的食品,那香味,至今都让我难忘。
芋头的皮是褐色的,削皮以后,就露出嫩白色的肉,让人看了垂涎欲滴。
你可别看芋头个头小,它的药用价值可高了。
芋头对手术前后的病人很有帮助,是一味药材。它的营养价值近于土豆,但又不含龙葵素,易于消化,是一种极好的碱性食物。它还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如果大家想强身健体,吃芋头在我看来是不错的选择。
芋头做成的食品多种多样,有芋头粿、芋头糕、芋头饼、香芋西米露、芋泥白果、反沙芋头等美味佳肴。芋头在国人的食谱里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北宋文豪苏东坡有诗赞曰:“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而今,回味着妈妈当年做的芋头的味道,在升腾的烟火气里,有着家的温暖和芋头藏在时光里的香甜,也纾解了我们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