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体
2022年09月12日

探索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访我市美术家高正

图为高正和他的参展作品(受访者提供)

□记者 张长虎

“个性化艺术语言的尝试与探索,坚持在传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这是我现阶段的艺术追求。”9月9日,市美术馆副馆长、市书画院副院长、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高正说。9月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对公众开放,高正的作品《有朋自远方来》入选了本次艺术节,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据悉,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自198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2届。

高正1989年出生于滨海,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入选2017原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画院系统创作人才培训班,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2021年4月,高正赴广西三江、融水等地采风,当地侗族同胞的生活状态和很多不经意的场景吸引了他,“百家宴”是侗族一种特殊的饮食习俗,又名“长桌宴”,这是侗家集体待客的宴席,是侗族待客的最高礼仪,也是侗族团结友爱、热情好客、和谐大同的文化象征。高正萌发了以“百家宴”为表现内容的创作灵感,画面采用了竖式构图,大胆尝试将人物和道具全部安排在画面一侧,寓意画外有画,团块亦增强视觉冲击力。色彩采用的是侗族服饰的主要色调:蓝紫。主观处理减少了各类颜色的摄入,增加了橙色黄色等对比色的比重,头饰纹样等也进行了主观设计处理。通过颜色和人物的主观处理,增强画面的丰富性,《有朋自远方来》的创作一气呵成。这幅作品通过描绘“百家宴”席间的淳朴民风,表现生活气息和时代烙印,展现当代侗族女性之美,讴歌民族大团结的繁荣盛世。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直是中国画创作的真谛。高正坚持师造化、师自然,深入生活,感受新时代,坚持在生活中升华自己的艺术和思想,坚持个性化艺术语言的尝试与探索,用自己的方式述说自己的心灵独白和感受。他在向传统学习、中西融合的同时,坚持在传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高正作品被西安美术学院、江苏省美术馆等单位收藏,文章及作品发表于《美术》《艺术百家》《中国艺术》《文艺生活》《中国书画报》等报刊。高正作品不仅入选文旅部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还曾获中国美协主办的“时代华彩——2019·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收藏作品奖,获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优秀作品(最高奖)等。2021年,高正获得第10届“盐城青年五四奖章”。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没有上一篇了... ... 庆祝中德建交50周年 青少年云音乐会在德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