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城事
2022年09月12日

民警帮外省流浪者与家人团聚

11年后相见,孔某义(左)热情拥抱着弟弟。

一碗泡面,温暖流浪者的心。

□颜俊杰 记者 郭敬雷 文/图

9月5日下午,滨海县公安局陈涛派出所民警胡俊接到来自在上海打工的江西人孔某义的电话。在电话中,他对民警帮助找到失踪11年的弟弟孔某刚表达谢意,并表示今年的中秋节,是滨海民警帮助他们全家11年来再一次团圆了。

■ 民警遇见“特殊”行路人

8月29日20时许,滨海县公安局陈涛派出所民警胡俊带领队员在吉龙村境内328省道巡防时,发现一名中年男子拎着塑料袋在雨中徘徊,这名男子见到民警便掉头急行,男子的可疑行为,让民警警觉起来,于是胡俊等人上前盘查,“见到我们为什么掉头啊?”“因为我不认识你们,害怕遇到坏人。”男子拿不出身份证,但能说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为了核实身份,民警便把他带回所里,通过查询,得知这名男子叫孔某刚,是江西省鹰潭市农村人,今年45岁。胡俊通过和男子交流,获悉男子2011年从家里出来,一直在外漂泊流浪。

每一个在外漂泊流浪的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可能是因为身体原因,不愿意找份正当工作,也有可能是单纯觉得流浪自由,只要能有一口饭吃,即便飘无定所也无所谓。男子孔某刚11年的流浪,他是怎么过来的?这11年他流浪了哪些地方?究竟做了什么?记者在滨海县公安局陈涛派出所见到这位45岁的流浪汉,通过交流,揭开了他的谜底。

■ 11年流浪5省数万里

孔某刚读到初一就辍学了,由于年龄小无法出去打工,就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农活,年龄稍大点就随老乡到广东东莞工厂里打工,因为没技术没文化,打工也挣不到钱,然后他就开始厌倦打工,回到家里又帮父母干农活,但是农活干的总不如人,他又开始讨厌干农活,向往天马行空的自由生活,经常出去流浪数月又回来,父母也习惯他的流浪了。

哪知2011年春天,孔某刚出去流浪,就再也没回家。这么多年来,他从老家江西流浪到湖北、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其间,饿了就捡别人的剩饭吃,渴了就喝河水,晚上睡桥洞,有时还捡点菜,自己野炊,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捡来的。他性格内向话不多,很老实又很倔强,流浪中,有好心人要帮他找工作,他都不答应,也不接受别人的救济。用他自己的话说,以前自己打工没有混好,感到对不起家里人,在外流浪也是一种解脱。

11年来,孔某刚流浪5省行程数万里,今年8月初流浪到滨海直到被民警发现。

■ 民警助其与家人团圆

为了找到孔某刚家人,民警胡俊通过多种渠道联系上孔某刚在河南郑州打工的堂弟,通过其堂弟联系上孔某刚在上海打工的二哥孔某义,当孔某义在8月29日22时许接到滨海县陈涛派出所民警胡俊的电话,激动得一夜没睡。

“你还认识二哥吗?这么多年你想家吗?”8月31日10时许,当孔某义出现在陈涛派出所,看到弟弟孔某刚时首先问道。“你是我二哥,我怎不认识呢?我也想爸妈,我对不起他们。”兄弟两人的对话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据孔某义讲述,自2011年春天弟弟离家出走后,家里人到广东东莞等地他以前打工的地方寻找,但都没有找到,后来家里人在多次寻找无果后,只好放弃寻找了,但一家人心里一直牵挂。孔某刚的父母都已经70岁了,还有个大哥在上班,加之父亲身体不好住院治疗需要照应,同时因为疫情影响,家人无法前来。

孔某义对民警说,先把弟弟接到上海自己的工地住一阵子,等中秋节再回去和家人团圆。孔某义还特地告诉民警,自己的父亲今年刚过70岁生日,现在终于找到弟弟了,一家人也团圆了,了却父母埋藏在心里的多年心愿。“真的非常感谢你们警察圆了我们一家人的梦,也感谢这两天对我弟弟的生活起居的照应,你们都是好人。”孔某义向民警鞠躬道谢。

“不用感谢,这是我们警察应该做的,兄弟,你父母年纪都大了,以后你就在家乡找个事做,方便照应父母尽尽孝,不要再出来流浪了。”临走时,胡俊对孔某刚一再叮嘱。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没有上一篇了... ... 15分钟,5000余元现金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