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产经
2022年09月07日

盐都探路农业绿色发展——

在希望的田野上点“绿”成“金”

梨果采摘

葡萄采摘

花卉港

□记者 蔡冰清

学富镇种养的“金疙瘩”,每亩收益最高可达20万元;

高温“烤验”,各地螃蟹很受伤,尚庄镇的养殖大户却成竹在胸;

一场推介会,轻松达成3.2亿元农副产品购销协议,“鲜之都·盐都”依然那么香;

……

在盐都,一场围绕农业的绿色变革,在乡村沃野间轰轰烈烈展开。一个个点“绿”成“金”的生动场景,让人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充满期待。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领,与百姓福祉紧紧相连。这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这项工作究竟怎么做,从何入手,盐都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点“绿”成“金”,

大地上长出绿色低碳经济

8月17日,室外骄阳似火,盐都区学富镇田盛源生态农场办公室里热闹非凡,客人走一波来一波,农场主戚思田忙得脚不沾地、口干舌燥。

“最近每天来订货、学习、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戚思田说。2018年,他将稻蛙立体种养模式引进学富镇,一田两用,亩均效益增长数十倍。稻田可作蛙的栖息地,蛙捕食害虫护卫稻田。“农场的有机水稻亩产至少400公斤,而有机大米的零售价在每公斤40元左右,单水稻的利润就能抵消我一亩地全部成本,蛙类我养多少就赚多少。”

调节田间小生态,提高整体效益的做法,在盐都屡见不鲜。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近几年盐都大力推广稻渔共作、藕田套养等生态复合种养模式,全区稻渔综合种养、藕田套养小龙虾、鱼虾蟹混养等面积达10万亩。

2020年,戚思田又增加了水蛭养殖项目。水蛭作为一种药材,价格昂贵,市场需求量大,晒干之后售价达到每公斤2050元。戚思田受立体种养的启发,把水蛭养到了稻田里、葡萄藤下。“立体空间利用好,利润空间就更大。”2021年,这种模式完全铺开,农场里效益最高的地块,每亩收入20万元。

在戚思田的辐射带动下,周边乡村“蛙农”“蛭农”越来越多。学富镇河夹社区将乡村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务工服务队,分别与这些农场主签订务工协议,将农活统一承包,人均年收入增加2.1万元。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盐都在点“绿”成“金”的过程中,勇毅探索:

——农牧结合,发展绿色种养,浅水藕塘里套养小龙虾,每亩光鲜藕收入即可抵充全年生产投入,剩余小龙虾均是农民纯收益。

——变废为宝,发展循环农业,部分养殖农场摸索出的“猪-沼-菜”“鸡-肥-稻”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牧带田”“田促农”,既保护环境,所得绿色产品还可高于市场价出售。

——依托资源,培植新型业态,依托丰富的水域资源和林果、花卉等农业产业基础,先后培植出“五朵农旅金花”,令“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盐都更加声名远播。

提升“含绿量”,增加“含金量”。2021年,盐都区农林牧渔总产值91.7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21元,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蔬菜产业大县、中国河蟹之乡。

问题导向,

久久为功啃下“硬骨头”

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方式,让经验丰富的种田“老把式”们接受是个难题。

33岁的种粮大户李明,这两年种地越来越得心应手,特别是盐都区三永村益农信息社的牌子挂到他办公室以后,愈发自信。

李明虽然在农村长大,但之前从没种过地。2013年刚承包土地的时候,他在村里到处求教。后来,盐都区农业农村部门经常组织大家学习,一来二去,李明才逐渐找到了方向。

有一年,水稻到了拔节孕穗的关键期,村民按“老经验”施肥,未及成熟,稻穗就由于过大过重,倒伏了一大片。大家突然发现村里只有李明的稻子还竖着。

原来李明早就用上了盐都区推广的测土配方肥。盐都在全区范围内采集了近万个地块的土壤,通过化验分析,得出各地块科学施肥的指导意见,发放了施肥建议表,同时积极宣传,指导因地施肥、精准施肥,从而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

“大概从2018年开始,我感觉周围的气氛就变了,大家都愿意到我办公室来坐坐,有新方法新技术出来,人人抢着学、跟着做,‘老把式’主动化身‘新农人’。”李明笑道。

以大户带小户、以点带面,盐都超前布局,久久为功。目前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4.3%,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50个,农药、化肥使用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12.7%、9.3%,创成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盐都台创园的夏根红种出来的水稻更加与众不同,由于预先在稻田里拌足了有机肥,所以尽管全程不打农药不施肥,亩产也能达到500公斤。

其实夏根红大半辈子都在养鸡,他目前拥有蛋鸡15万只,年产鲜蛋225万公斤。二十年前,一次因鸡粪排污不当而受到的罚款狠狠敲醒了夏根红,令他重新思考蛋鸡场的生产模式。

鸡粪转化为有机肥,有机肥再来种粮食,“鸡-肥-稻”看起来和谐循环,但“自产”和“自销”数量不匹配,有机肥每日都能产出15吨,自有稻田的微末消耗无济于事。夏根红毫不气馁,尝试丰富有机肥的种类,通过网上销售、线下推广,现在每日光出售有机肥,就能进账5000元。

夏根红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单单靠一个“自产自销”不能彻底解决。

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和废弃农药包装物等四类废弃物的处理向来困扰各地政府。直面这些阻碍农业绿色发展的“老大难”,盐都选择提前规划、各个击破。通过建设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集成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建成废旧农膜和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中心等途径,让错置资源回归本位,彻底实现变废为宝。

品牌强农,

打造绿色品牌 助力乡村振兴

秋风渐起,大闸蟹即将迎来上市高峰,然而今年的高温天气,令大多数蟹农陷入两难境地。高温伤蟹,折损过多,收入必然打折。产量下降,价格上涨,何时出蟹又成了难题。

8月17日下午,盐都区尚庄镇邵氏大闸蟹有限公司办公室里,老板邵志华正喝着茶吹着空调。对面墙上,100多个摄像头传回所有塘口的监控画面。电脑屏幕里,水质检测数据实时更新。

“高温对邵氏大闸蟹今年的产量几乎没有影响。”邵志华胸有成竹,“邵氏的高标准生态大闸蟹养殖池在建设之初,就在四周预留了环沟,环沟比池底还要低80厘米,由此形成的深水区在夏季能给大闸蟹提供避暑地。”

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邵志华说:“我们的蟹是先预订再养殖,平均价格都略高于市场价,且价格、个头、数量早就与蟹商签好合同,市场价格波动在10%以内,对我们都没有影响,超过这个区值,我们也会再议价格。”

目前,邵志华及其合作社成员总计拥有2167亩塘口,申请加入的成员也越来越多。大家抱团取暖、形成合力,在市场上逐渐掌握话语权。“只要符合我们邵氏绿色生态养殖的标准,大家可以共同使用‘蟹王邵记’的品牌。”邵志华解释。

今年6月,在盐都区政府的协助下,邵志华着手申报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成功的话,‘蟹王邵记’品牌的价值会大幅提高,订单就会源源不断。”

戚思田将自己的有机大米包装成“呱呱叫”品牌,大型超市提前预订了农场的所有大米。与他相比,夏根红的有机大米,品牌虽有,影响不够,直呼价格卖不上去。

不难看出,在农业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将愈加凸显。

绿色兴农,品牌强农。随着全区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越来越高,盐都越发重视农业品牌的打造。近年来,集中打造了“鲜之都·盐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获批龙冈茌梨等10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盐都草莓”品牌估价达7.1亿元。

8月19日,在南京举办的名特优农产品推介会上,“鲜之都·盐都”的品牌效益持续放大。来自盐都的优质水产、绿色蔬果和粮油、生态花卉等各色名特优农产品,获得众多采购商的青睐,当场达成总金额3.2亿元的农副产品购销战略协议。(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没有上一篇了... ...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