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晚霞
2022年09月04日

想念母亲

□王子平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但在我们所有子女的心目中,这二十年她好像从未离开。

当时因为缺医少药,父亲和母亲的原配,都因疾病在30岁左右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两个家庭的日子变得艰难起来,为了更好地抚养照料双方的子女,他们在亲友的牵线下走到了一起。当时,双方共育有4个子女,最大的9周岁,最小的仅4周岁,正是最需要父疼母爱的年纪。听父亲和母亲多次提及,哥哥姐姐们因为很小便失去了母亲或父亲,孤苦伶仃。他们每天都是脏兮兮的,常常东墙根蹲到西墙根,眼巴巴看着邻家同龄的孩子衣足饭饱,在场院内外快乐地玩耍。这种状况,自母亲进入家门之后就得到了改善,姐妹几个得到了温暖,得到了爱,得到了当时最大可能的照料。母亲对他们几个视如己出,宁可自己不吃,也要让他们吃饱;自己穿得补丁摞补丁,却让他们穿得体面一些;自己过得就算再苦、再难,也尽量让他们上学读书识字,大哥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能念到高小毕业,就是极好的证明!大姐妹几个长大成人之后,都经母亲之手风风光光地婚嫁成家,在他们的心里母亲就是亲娘。

随着我们小姐妹几个出生之后,家里的人口骤多,负担更重了。为了让所有子女过得好一点。母亲起早带晚在田里劳动,夜里挑灯缝补浆洗,从未睡过一个整夜觉。她时常对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说:衣服旧一点不怕,但一定要干净整洁,这样出门在外,就不会遭人嫌弃看不起。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操持一日三餐的母亲,总是把干的留给子女吃,让孩子先吃饱,能剩几口,自己就吃几口,最后常常只是喝一点粥汤对付过去。母亲这些看似寻常的举动,其实发自她那善良的本心,那种舍己为子的传统美德,那浓浓的母爱亲情。

母亲对所有子女的爱,并不仅仅体现在对子女的吃和穿上,而更多的精力则是用在他们的健康成长上。这种健康成长,包括身体的和心理的两个方面。谁有个头疼脑热、伤风感冒的,母亲总是想方设法寻医问药,整日整夜地陪伴,直到康复为止。对所有子女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母亲总是通过细致的观察,耐心的教育劝导,及时的点拨矫正。她通过言传身教,使所有子女都具备了良好的品行,良好的行为习惯,传承了她那勤劳善良,舍己为人的优良品质。

即使在所有子女都长大成人、各自成家以后,母亲仍然以她那博大、宽厚、包容的母爱,把她的所有子女都聚集在她的羽翼之下。每逢节日,特别是每年的春节和中秋节,都要把一大家子都聚集到一起,摆上两三桌,亲自下厨掌勺,穷其所能地将好吃的饭菜忙到桌子上,让一大家子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团圆饭。这样的惯例一直持续到她八十岁高龄,那时,她虽已无力亲自下厨,但还是协助儿媳妇掌勺,把所有子女,子女的子女……聚拢在一起。这些细节小事,尽管并非有多么了不起,但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她老人家对所有子女的母爱亲情,展现了她老人家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格。

俗话说,父母在,家就在,就有回家的念想。这个家,母亲是核心。能把两个原本破碎的家庭聚到一起,使这个家团结友爱,充满着欢声笑语,可以说,母亲的功劳最大。这也是我们所有子女在她仙逝二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思她、念她、想她的原因。

母亲,我们想念您!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没有上一篇了... ... 致即将退休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