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NbS理念,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样本”;退渔还湖,九龙口、大纵湖等湖荡湿地“退”出旖旎风光;重塑一城水色,串场河、新洋港、通榆河水清岸绿……污染退、生态进;人类退,鱼鸟归。进退之间,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独特魅力绽放。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意味着盐城能够拥有更多竞争新优势。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着力打造江苏沿海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区域,加快形成陆海统筹、地绿水清的生态空间格局。当前,盐城积极探索“两山”实践新路径,做好绿色文章,夯实生态本底,以绿色低碳发展勇当“碳路先锋”、助力跨越赶超、提升城市地位,着力建设绿色生态之城、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宜居之城,为全球生态治理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盐城智慧。
NbS理念 打造鸟类新家园
又到候鸟秋迁季节,“先头部队”已抵达条子泥,鸟浪阵阵、鸣声悦耳,场景蔚为壮观。
申遗成功后,盐城兑现对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承诺,在条子泥湿地迅速划出720亩专用地,打造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这是全球保护联盟团体携手盐城,把国际观测方法、保护理念落在这片栖息地,最终形成可供全球学习借鉴的好方法。
“条子泥720”以生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适度干预为辅,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施勺嘴鹬等小型鸻鹬类栖息地营造、裸滩湿地恢复、岛屿建设、黑嘴鸥繁殖地建设等措施。修复两年多以来,条子泥的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目前已达410种,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被国际社会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样本”。
“条子泥720”是盐城积极实践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生动注解。近年来,盐城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试点开展“生态岛”建设,着力打造江苏沿海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区域。“NbS”被写入市党代会报告,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过去长期受土地围垦影响,大丰四卯酉区域大面积的碱蓬沼泽湿地变成鱼塘等人工湿地,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大面积减少。四卯酉的嬗变,同样得益于秉承NbS理念开展的生态修复实践。
通过“小塘并大塘”形式,做好水位控制,为鸟类栖息、觅食提供适宜场所,并通过引入淡水,消除外来物种大米草的侵害……2016年以来,随着四卯酉生境提升项目的实施,成群结队的黑脸琵鹭、白鹭等珍稀“精灵”不约而至,丰富的湿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各类候鸟栖息的“天堂”。
远眺水天一色,群鸟翩飞;近览蒲苇摇曳,人水相依。条子泥720亩高潮位停歇地、大丰四卯酉生境提升项目、射阳盐场1号水库生态修复工程……一个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为鸟类等更多生物打造一个又一个新家园。
退渔还湿 再现美丽风光
星罗棋布的湖荡,彰显着盐城鲜明的水乡特色。聚焦生态治理与保护,举棋落子于碧水河湖之间。推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破解生态治理难题、建设幸福河湖的“金钥匙”。
建湖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内,荡滩绿浪翻滚,湖光水色美不胜收。湖中的生境岛草木青葱,成群的鸟儿时而贴湖飞行,时而飞向高空,原生态之美尽现。
湖清水绿,潟湖鱼鸟欢歌。近年来,九龙口以创建国家湿地公园为抓手,大力实施退圩还湿工程,全面整治湿地水环境,恢复湿地植被。2015年至今,九龙口共收储塘口800多公顷,退化湿地植被修复面积超300公顷,鸟类数量大幅增长,观察记录鸟类多达107种,陆续发现震旦鸦雀、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种群。
一碧万顷,美景如画。如今金沙湖水常年保持Ⅱ类水质,湖心达Ⅰ类水质,近百种鸟禽在此栖息。退沙还湖、湖形整理、围湖铺沙、依沙建路、湖堤造林……十年系统修复,让曾经的废矿水塘变为碧波浩渺的生态景区。
自2009年起,阜宁全面实施金沙湖湿地修复工程,迁移周边家禽养殖场、各类工业企业,实施万亩湖型综合整治、千亩生态氧吧等项目,新增绿地400公顷,修复芦苇湿地10公顷,植被覆盖率80%以上。
大纵湖水草丰茂,湖水清澈。芦苇丛中、迷宫航道里,鸟儿随处可见。精心呵护生态环境,使大纵湖国家湿地公园美不胜收,成了候鸟越冬的“天堂”,吸引省内外游客竞相前来“打卡”。
近年来,盐都区大力实施大纵湖引江入湖、退渔还湖、生态修复三大工程,增强西部湖荡湿地生态和碳汇功能,再现“百万水鸟飞平湖”的壮丽景观。
好风景带来新“钱景”,一幕幕“两山”转化的缩影,成为盐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走上小康岸,大纵湖居民旅游收入增加了3倍;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的游客接待量和营收持续增长,公园员工70%来自周边各村;金沙湖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1000多人,景区富民的目标正逐步变为现实。
“三河”整治 重塑一城水色
一群飞鸟时而展翅翱翔,时而飘落驻足,时而追逐嬉戏……不远的河畔,是众多晨练的市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在市区城北新洋港段已成为日常。
2019年10月,城北地区改造启动,新洋港迎来全新发展机遇。通过高标准成片规划,新洋港经历老房征迁、河道治理、景观重塑等一系列综合整治,公共服务设施、环境面貌等得到显著改善。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如今的新洋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成为全面展示盐城水绿魅力的代表。据观测,至少有包括红嘴鸥在内的17种飞鸟在此停留栖息。
碧水润家园,“三河”绘新卷。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规划引领、流域治理、水岸同治”原则,全面开展“三河”(串场河、新洋港〔蟒蛇河〕、通榆河)全域整治工作,强化区域河湖水体环境综合治理,全力做好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四篇文章。
在整治过程中,我市坚持向水而行、以水利民,统筹兼顾人居环境、产业调整、文化记忆、社会发展,重塑水乡生态,绘就盐城水韵之美,努力将“三河”沿线建成“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文兴”的生态景观带,明显改善沿线整体面貌。
微波荡漾的河面、错落有致的绿叶植被、依河而建的步道、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如今漫步串场河两岸,能够看见景观、觅得乡愁、触摸历史。2019年,市委、市政府对涉及6个县(市、区)155公里的串场河实施全流域整治,累计投资140亿元。2021年,串场河生态廊道建设成功入选美丽宜居城市省级试点项目。
一河串古今,老城镶新城。今年,串场河生态廊道建设继续推进大丰白驹水美古镇、丁溪传统村落修缮、盐南珠溪古镇、市区原肉联厂地块文创街区等20个项目建设,系统发展文旅融合、农旅经济等,持续带动沿线城、镇、村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
百河之城,水润民心。盐城高位推动、协同作战,综合施策、系统治理,精心守护每一条河流,绘就岸绿景美新画卷,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2021年,51个省考以上断面Ⅲ类水质比例为94.1%,高于省定目标7.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51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100%。 记者 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