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
2022年08月23日

处暑为什么要吃鸭子?

民俗学者:滋补解秋燥

盐城晚报讯 “处暑,已到高温天气‘三暑’之‘末暑’,气温不会异峰突起,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8月22日下午,在盐都区图书馆和悦读书会处暑主题读书活动上,民俗学者介绍处暑习俗必吃鸭子等传统食物,并表示适当食用可以起到滋补解秋燥的作用。

处是结束,处暑则表明炎热暑气即将过去。事实上,处暑过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只不过天气没有之前炎热。对此,人们将其视为“秋老虎”。在地方风俗上,人们则希望在这个时令里能多下点雨。盐城民间有谚云:“处暑无雨难出头,稻子割下喂老牛。”意在由于高温无雨稻子的籽粒不会饱满。另外,从农事方面来说,此地各家各户则开始播种萝卜了。一些地方有“处暑萝卜白露菜,当时当令长得快”的说法。

“在盐城,过去处暑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饮食上也很有讲究。”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登佐表示,吃鸭子是因为处暑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饮食调养应以预防燥邪伤人为主。这个时期的饮食应该遵循润肺健脾的原则,而鸭子味甘性寒,具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定惊、消螺蛳积、清热健脾、利水消肿之功效,可主治身体虚弱、病后体虚、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症。在盐城民间,人们认为鸭子是“补虚劳的圣药”。因此,鸭子是非常适合处暑之际吃的润燥食物。过去盐城农村有些地区,人们做好鸭子菜会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除此而外,处暑后,人体出汗明显减少,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进入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于是出现疲惫感,容易产生“秋乏”。而要想化解“秋乏”,就应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饮食清淡,宜多吃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食物。记者 赵亮

爱心团队结对帮扶29位学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