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晶 记者 黄云鹰 夏恒瑾
产业链培育是发展壮大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龙头性、关键性工程。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组织开展产业链培育工作,坚持主动作为,强化协同联动,在建机制、组专班、定方案、绘图谱、排清单的基础上,扎实推进“链主”企业培育、产业链招商、重大项目建设、技术创新等各项工作。
链式“突破”引发磁吸效应,产业发展新动力澎湃。上半年,全市23条重点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开票销售2434.5亿元,占全市规上开票总量的62.8%,增长34%。其中5条地标产业链实现开票1464.5亿元,重点产业链发展呈现增长势头良好、支撑作用明显、转型升级加快的崭新局面。
龙头企业 筑稳“四梁八柱”
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的主心骨,产业链提质升级,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上半年,龙头企业势头强劲,开票销售超10亿元企业达33户,占产业链总量65%,预计今年将新增1家开票超200亿元企业,新增4家百亿元企业。
碱制绒、PECVD镀膜、丝网印刷……天合光能(盐城)科技有限公司16GW电池项目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自动化生产设备马力全开,AGV运输机器人来回穿梭。“2月初启动建设,5月底设备进场,本月初将新增2GW产能;9月底新设备将进场,11月份调试,预计年底前再增11GW产能。”作为晶硅光伏产业链龙头企业,近年来天合光能在盐城基地持续扩能。公司设施经理李根信心满满介绍,盐城基地全部达产后,将成为行业内量产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基地。
位于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SK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项目一期一栋10GWh已全面投产、二栋17GWh正在调试生产。二期30GWh动力电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8月底完成主体钢结构施工任务,12月份主体竣工进行设备安装。SK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CEO章荣益介绍:“总投资25.3亿美元的SK30GWh动力电池项目落户盐城,目前SK动力电池项目产能已达57GWh,成为韩国SK集团全球布局中最大、最具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的行业龙头。企业今年销售有望突破100亿元。”
位于响水工业经济区的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致力于镍合金、不锈钢研发、生产、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是一家全流程、低成本、高品质、绿色、全球化的大型不锈钢龙头制造企业。去年国内开票销售约1500亿元,实现利税约40亿元;海外实现开票销售约250亿元,实现利税50亿元。今年上半年,企业实现开票销售697.7亿元,增长19.1%。
重大项目 集聚“链式动能”
如何增强产业链群整体韧性和发展后劲?实施补链延链强链的重大项目正是题中之义。
重大项目是产业链建设的“着力点”,更是产业链提档升级的“推进器”。1至6月,全市29个产业链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86.3亿元,282个5000万元以上产业链项目共完成投资456.7亿元。产业链重大项目集聚发展,进一步拉长、建强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整体层次。
8月3日,在建湖经济开发区绿控传动总成项目精加工车间,工人正在熟练作业,自6月底试生产以来,项目已开票销售超1000万元。“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新能源车变速箱、发动机等传动装置。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可形成3万台(套)新能源车传动总成生产能力,实现开票销售15亿元。”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磊介绍,公司建有国内一流的产品开发试验平台,自主研发的产品实现关键部件完全自主设计和生产,填补国内空白并打破国外垄断,强势引领行业发展。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需求也迎来爆发增长。从韩国SK集团全球布局中最大的动力电池投资项目落户盐城经开区,到蜂巢能源动力电池在大丰打造苏北地区重要的PHEV及短刀电池核心产业基地,再到比亚迪在射阳投资持续加码……盐城动力电池地标产业链吹响迅猛发展的号角。
“一期项目新建8条动力电池生产线,目前厂房基本竣工,设备进场90%以上。今年5月15日首条生产线投产,目前已有6条生产线陆续投产,2条生产线试运行。”在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现场,射阳县委常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海兵说,二期项目预计8月份开工建设,2023年5月份投产,一、二期全部投产后,年产30GWh新能源动力电池。
王海兵介绍,射阳县充分发挥比亚迪链主作用,组织召开比亚迪供应商大会,围绕比亚迪公司200多家供应链企业和15家行业小巨人,实施动力电池产业招商“百日攻坚”行动,成功签约电池隔膜、结构件、绝缘件等一批产业链配套项目。同时围绕正负极材料、电芯PACK加大布局力度,不断建立健全产业链,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7月29日,江苏阿现特传感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工人在工位前紧张忙碌着。“早在2017年,公司开始逐渐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客户已从传统汽车转化为新能源汽车。今年公司正式成为特斯拉供应商,并进入比亚迪供应商库,目前产能在不断扩张。”在年初投产的传感器二期生产现场,管理部部长方义成介绍,二期生产线投资超千万元,当前赶工生产的订单都来自特斯拉。
随着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从“施工图”落地而成“实景图”,盐城产业链的实体根基正不断夯实,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赋能 释放“强磁效应”
产业是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上电智联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是盐城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的运营主体,在公司打造的全省唯一一家区域产能共享工业互联网平台上,3684家企业在这里交换供需信息,138家省星级上云企业接受数字化服务,线上数字化诊断达3609次。
“创新中心已服务近300家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盐城阿特斯、润阳光伏、博敏电子等企业提供智能车间技术服务、互联网标杆工厂技术服务。”上电智联公司工业互联网事业部副总经理朱慧敏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市7家企业获批省级示范智能工厂,其中4家由上电智联服务申报。公司还新入选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融合技术和应用标准工作组,为我国制造业融合技术标准制定贡献盐城力量。
今年5月26日,江苏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成功签约落户盐南高新区,标志着我市新能源产业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中心由盐城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将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初步形成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助力盐城绿色低碳发展。
江苏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检测中心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扩项成功;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双碳创新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投资建设的新能源创新基地项目落户射阳……创新平台稳步建设,为产业链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企业大走访、项目大推进、产业大招商”活动已在全市上下全面铺开,各地各部门正着重聚焦23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延伸产业链、激活创新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组织推进体系,形成梯次招商大格局,合力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不断厚植工业经济发展强劲动能,以工业经济大突破赢得盐城未来大发展。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