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雪峰 赵亮
今年端午小长假,20家重点旅游景区免门票,各文博场馆特色活动丰富多彩……央视《新闻联播》等新闻栏目密集播报。据统计,端午小长假期间,全市重点景区接待游客67.68万人次,实现景区综合收入4346.23万元,我市文旅融合发展呈“井喷”之势,势头强劲。
近年来,我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重点突破、壮大产业主体,着力提升产业发展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谱写“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吉祥三宝”生动诠释生态盐城
丹顶鹤翩翩起舞、麋鹿呦呦鸣叫、极危物种勺嘴鹬悠然栖息……“黄海湿地 吉祥三宝”自在生活,诠释着这里的无限生机,展示着水韵盐城的美妙身姿。
一座被湿地环绕的城市。东部黄海海滨湿地,西部里下河湖荡湿地,再加上淮河入海水道贯穿东西,天然形成“H”形的市域生态格局。这对于候鸟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和栖息功能。
一块长三角地区的绿肺。建有丹顶鹤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市级条子泥湿地保护区,拥有我国唯一的海滨湿地自然遗产——黄海湿地,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和越冬地。在这里,随时都能感受到“自然馈赠之地”的生命活力。
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空气质量全国领先,五年造林总面积位居江苏第一,沿着千里海堤建成百万亩“绿色屏障”。大丰野鹿荡是中华暗夜星空的保护地,在40平方公里空间内因为空气纯净没有光污染,成为我国仰望星空的胜地之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作为拥有长三角中心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战略位置,主动践行“两山”理念,守护独特生态资源,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推动黄海湿地“共建共享、永续利用”,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打造“美丽中国”的盐城样本。
去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盐城市荣获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成为江苏第四个获此殊荣的设区市,标志着盐城迈上绿色转型发展的新台阶。《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6月8日,Ramsar 湿地公约官网发布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盐城成功入选,全球共有25个国际湿地城市获得认证。“世界自然遗产 盐城黄海湿地”,大美盐城日渐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吸引八方游客纷纷来打卡。
“文旅+N”融合打造多彩盐城
文旅融合,是盐城发展的地域特色。近年来,从省文旅融合标杆荷兰花海《只有爱》以及东台《天仙缘》、盐都《印象大纵湖光影秀》,大洋湾唐渎里美食节、东台黄海森林公园音乐节、森林奇遇记儿童剧、水街主题庙会等受到市场热捧,到建湖淮剧小镇、盐都草房子推出后,陆续成为文旅深度融合标志打卡点。
“这些经典案例都表明,只要有高质量文旅融合产品,就一定会形成市场爆点、品牌热点和发展转折点。”在市文广旅局负责人看来,推进产业融合工程,践行“融”的理念,除了要推动文旅产品、业态、市场、服务等深度融合,还要发挥文旅产业渗透力强、融合度高、跨越性广特点,加快培植“文旅+”产业。
譬如,“文旅+农业”以培植乡村旅游业态为突破口,加快东台、盐都以及黄河故道片区等乡村旅游集群建设,培育一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力争新增省级及以上乡村旅游重点镇(村)6至8家。
“文旅+教育”落实文旅部、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培植打造一批研学游精品线路,搭建“文教合作”场馆平台,常态化推进场馆实践教育课堂服务,着力拓展以市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为核心的学校“第二课堂”,升级打造“盐学”品牌。
“文旅+科技”加快文旅产品数字化转型,精准运用城市驾驶舱文旅分舱,提升产业发展信息化水平。打造长三角(盐城)数字视听产业基地,支持东台西溪、大丰知青农场、大纵湖等影视基地建设,加快融媒体中心、创意经济等业态发展,着力构建数字文旅产业链,力争数字文化产业增加值对文化产业贡献度超25%。
“文旅+商务”加快西溪结发街、新丰920、盐镇水街、建军路商圈、中韩文化街区等20个文化特色街区建设,聚焦夜经济发展,推出“夜游”“夜娱”“夜食”等系列产品,厚植城市底蕴,提升消费能力。
“就文旅融合而言,盐城走在了前面。”中国晚报摄影学会会长司马小萌在去年参加“全国融媒体总编聚焦盐城采风行”活动时,由衷感叹。
“盐”味文博强力构建文化盐城
读懂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去年9月,市博物馆新馆开馆。这座讲述“天下盐城”千年风华故事的综合性博物馆,珍藏着大批与“盐之城”“海之韵”“水之秀”有关的历史文物。开馆仅3天,接待游客1.5万余人。
该馆充分利用建筑特色与优势,打造社教中心、非遗展演中心、文创生活馆、登瀛咖啡厅等特色配套服务设施,将文博与文旅两大业态优势融会贯通,为广大观众提供展、教、学、游一体的新型博物馆文化服务。运用多媒体新技术,增强博物馆互动性、体验感,让展陈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同时结合文旅需求,打造集“非遗、文创、互动、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盐渎国风街市”,形成博物馆“一日游、多次游”的良好循环业态。
引人关注的是,一同建成开放的还有市文化馆、市少儿图书馆等5家场馆。“这样的投入前所未有,使我市文博场馆设施得到跃升,上了一个新台阶,满足了城市发展和群众文化生活的时代需求,这是我市高度重视文化民生,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实际上,这只是文博场馆热引爆文博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共建共享,用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促进“文物+教育”“文物+科技”“文物+创意”“文物+旅游”等深度融合,不断发挥博物馆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
今年,我市在赋能文化载体上,红色文化重点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线路。海盐文化与南大合作成立中国盐文化研究院,牵头成立全国盐业博物馆、盐文化遗存等场馆联盟。在创新公共服务上,加快东台美术馆、大丰美术馆、滨海文化艺术中心、滨海博物馆等阵地建设,引导各地借鉴市博物馆、市美术馆旅游化模式,提升场馆旅游功能。
此外,在浠沧商业街、绿地香港城、聚龙湖、新弄里、金融城等商圈,将嵌入艺术展览、文化沙龙、城市书房等新业态。品牌化文化场馆“特色开放日”系列活动,丰富沉浸创意、虚实场景、高效精准等服务新体验,努力让场馆链接大众日常,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