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高荣生
兴国寺,南临汤汤射河,左襟庙湾古城,右带南门老街,北以真武巷与市声相接,稳居小城繁华地带数百年矣。
兴国寺,南临汤汤射河,左襟庙湾古城,右带南门老街,北以真武巷与市声相接,稳居小城繁华地带数百年矣。
庙湾系古城,已逾四百岁;古城乃新构,堪称微缩版。南门街老则老矣,自中市楼南来,左厢真武巷,右厢跨马石巷,古来香客盈途。兴国为古寺,庙宇添近作,历鼎革,经战乱,香火未断,梵音如缕。
自古小城人多情。那日谷雨,无雨。居士正卫相引,打中渡左近,抬脚北去,过下码头巷,复前行,经东巷口,跨通济桥,溯盐河,迫射水而右拐,过会龙桥,得见山门。正卫何许人也?浸淫文化产业有年,醉心志史文玩诸杂项,于佛亦有心得之才俊。闲暇,每以意念为履,向志书间寻幽探秘,踩踏时光深处之“路径”而逡巡小城。
如此这般舍近求远,旧梦重温,倒也别有趣味。
“岂不与禅修异曲同工哉?”居士得意。
众皆怡然。法师圣荣如约候于山门处,亦含笑,合十。
但见庙宇尽入眼帘:大殿庄严,面南而坐,藏经三圣护卫在侧,天王殿遥相呼应。钟楼鼓楼西东对峙,客堂斋堂左右分布,观音文殊普贤地藏殿,正脊檐角鸱吻琉璃瓦,黄粉墙,庑殿顶,规制严谨精当,庙堂气象扑面。然则,寺产未足廿亩,可谓方寸之间巧安排。
寺间观
寺院之坤方,庙宇迥然异于别处。惟砖屋一座,硬山顶,三开间,自成院落于一隅,居然道观真武庙之遗存。
射阳河自西南蜿曲而来,至庙前折而东北入海,庙湾因此得名。又,考南宋嘉定《山阳志》,即有庙湾,则真武庙至迟当建于宋景德年间。相传明时,庙前旗杆高耸,日暮,道士必高升灯笼,保商舶渔舟归航无虞。惜乎,旗杆折于飓风,灯塔不复,时在民国十一年七月十一日,夜。
观前古井,水尚清洌,井沿勒痕遍布。邑人道,与海通波云云,此言不虚。庙湾自古为盐场,道观适扼入海口,尔时,井中淡水汩汩不绝,敬香、汲水之盐丁灶户络绎于途。
鹤发真武庙,初系道观,再为沙浦刘氏家庙,继作佛寺,历千余年风雨侵蚀,几经修葺,香火绵绵,实乃奇观。
寺中猫
行走寺内,轻易邂逅灵猫七八只,形态各异,悠游于塔寺、蒲团、经幢间,委实自在。
猫本流浪至此,俗物也。僧侣施舍,得以果腹存身,索性呼朋引伴,三五成群,鼎盛时十五六只……不一而足。许是日日点化,兼而悟性加持,极少撒欢无度,偶或蹭倚卖萌。关涉疆域,亦少有争执,多注目相向,绝无打斗撕咬。晨钟暮鼓之际,或鱼贯而入大殿,或原地肃立假寐,自成寺院一景。
寺里竹
食无肉,居有竹。
沙弥勤勉,缘墙植丛竹,成幽篁一爿。复砌矮墙,中以镂空,上置各式盆景竹石。其抢眼者,曰勒竹,茎细色绿颇类文竹,而根部臃肿浮夸,恰似一罗汉醉卧,赚人捧腹耳。矮墙延展,小径匍匐,蜿蜒环曲至林密处,则别有洞天。碾盘为桌,碌碡作凳,修竹数丈,古城咫尺,视接楼头晴明,耳听射水奔涌。宜独坐,宜品茗,可对弈,亦可围而论道。
最是月白风清时,竹影婆娑,沙沙声起,沉香一柱,静观万物,谛听宇内,可堪“祗园夜月”。
丛林半日不觉长,转瞬已近晚课时。同行者依次拱手,作别。法师合十,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