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大众报

01

射阳:“千万工程”引领乡村美丽蝶变 2023年08月08日 盐阜大众报 01版 头版

□陈鹏飞 戴超 周蓉蓉 记者 黄云鹰

入选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名单,夏粮实现面积、产量双增,全市第一,连续多年保持超级产粮大县荣誉称号;获得2022年度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第一等次;入选第二批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射阳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绿色发展之路。

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指出,要擦亮绿色能源、现代农业、美丽生态“三大名片”,在牢记国之大者、彰显城市地位上实干争先。擦亮生态底色,做优产业特色,提升发展成色,全力绘就乡村美、产业兴、群众富的幸福画卷。

8月1日,在射阳县委十六届四次全会上,县委书记吴冈玉表示,要坚决扛起农业大县担当,一体化实施粮食稳产保供、乡村产业发展、农业科技提升、农村改革创新、农民收入倍增、和美乡村建设“六大行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射阳路径。

实施乡村“微整治”

田园变花园

碧水村间绕,农房花木深。盛夏时节的合德镇耦耕堂村,白墙黛瓦错落有致,乡间烟火气息浓郁。

“我们将每家每户的畜禽粪污统一收集,运送到镇畜禽粪污处理中心,加工成还田沼液和生物肥料,让农户既能安心发展养殖产业又能拥有美好的生活。”耦耕堂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原先村道旁杂草丛生、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的“后进村”到如今诗情画意的田园乡村,耦耕堂村的嬗变,是射阳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最好写照。

想要缩小城乡差距,就要从乡村居民的角度出发,改善居住条件是当务之急。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正是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塑造乡村建设新面貌,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既要留得住乡愁,又要望得见远方。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微整治”的过程中,射阳坚持高水平规划引领,按照“全域覆盖、分类分档、逐步推进”思路,抓好集中居住地、道路河道沿线等重点领域整治,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全力构建富有射阳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乡村“升级版”。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粪污、农业废弃物治理等突出问题逐个破解。2022年,创成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1家、示范村8个、市级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3个、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900户。

融入生活“小确幸”

农房变客房

汲取“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科学方法,破解乡村振兴蝶变密码。不难发现,“千万工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成效的最高评判标准。

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塑形又要铸魂,既要面子又要里子。

射阳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建好高品质美丽乡村,真正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一幢幢农家小院靓丽雅致,一张张幸福笑脸尽收眼底。走进兴桥镇津富社区,原先村内的危旧房已然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徽派小洋房,既彰显现代风格又保留乡村野趣,格外古朴典雅。

对于村民张瑞东而言,搬新房就意味着开启全新的生活,他说:“房子总共160多平方米,装修花了将近20万元。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住房主要就图个舒适!”新社区靠近省道冈合线附近,原本以种植十几亩传统农作物为生的他,流转土地后改行从事货物运输,收入也较之前翻了几倍。

2018年9月,射阳县积极响应省委、市委关于推进农房改善工作的号召,并将其作为加快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努力让农民住上好房子、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截至目前,已经累计改善农房3.8万户,新建房屋8072套,成功创成4个省级示范项目、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个市级农房改善示范项目、7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

此外,该县还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通过集中开展农村移风易俗等系列乡风文明建设,遏制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形成节约光荣、铺张可耻的良好风尚;以“两文”进村、“三创”兴家为载体,加强家风民风乡风建设,形成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良好风尚。

以“千万工程”引路,看乡村千变万化。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唱响“射阳河畔好风光”,日渐美丽的乡村催生出乡村旅游、果蔬采摘等多种农业新业态,让农房变客房,拓宽了群众的致富道路。射阳成功打造出日月岛、桑乐田园、四季果香、泊心黄沙港等一批农旅融合项目,创成江苏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鹤乡菊海、泊心黄沙港景区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端牢手中“金饭碗”

资源变资产

“射阳不愧是‘中国蟹苗之乡’,蟹苗苗情好、稳定性高。”“射阳的蟹苗育出的蟹规格大、产量高、质量好,深受市场欢迎。”“今年买了500斤,一年的收入都看这了。”5月份的射阳沿海滩涂,全国各地客商前来抢购蟹苗,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射阳人民探索开展土池河蟹苗种培育,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建成沿海生态育苗基地3.5万亩,拥有各类育苗企业107家。作为我国最大的河蟹种苗生产基地,射阳每年培育的河蟹苗在70万公斤左右,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

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深化“千万工程”的射阳实践,就是要把乡村产业发展作为最重要着力点,做优做强高效生态农业,让生态资源变囊中资产。而良好的生态正是最厚的家底。

位于中国大陆南北地理分界线东部起点,北赤道暖流、黄海沿岸流在此交融,兼具湿地、海洋、森林三大生态系统,得天独厚的滩涂、水质,让射阳在“北纬33度海岸线”上成功绘就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近年来,该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让百姓吃上“生态饭”。

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因科技和改革不断激发。作为超级产粮大县,射阳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和奖励,粮食年产量23亿斤。特别是该县出产的“射阳大米”品牌价值高达245亿元,成功实现育秧、种植、收储、加工、销售、研发、溯源等稻米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与28家大型商超、3000多个连锁超市形成合作供货,在各大电商平台开设网店12家,销售区域达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今年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上,第五次荣获金奖。此外,脱毒马铃薯种苗拉动全国100多万亩马铃薯种植,苏菊、桑苗、蒜苗等成为农民增收的法宝。“联耕联种”经验写入中央1号文件,数字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一系列创新探索让射阳“三农”工作的路越走越宽。

农垦麦芽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黄沙港中心渔港二期、汇佳水产入选省级农业农村重大示范项目,建成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1家。随着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见效,射阳将坚决扛起新时代“三农”发展重任,厚植农业产业根基,激发乡村振兴强劲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