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恒锋 见习记者 朱莹莹
盐城是一座与新四军有着深厚渊源的英雄之城,新四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流淌在盐阜人民的血液里,成为盐阜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历史因铭记而永恒。在赓续红色血脉的历程中,涌现出无数的先锋模范,五条岭烈士陵园的守护者卞康全就是其中一位代表。
大地埋忠骨 三代护英灵
1947年12月,华东野战军2000多名指战员在盐南阻击战中壮烈牺牲。为了不侵占百姓的田地,只得将烈士遗体送至几里外一块空旷的盐碱地上(今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庆元村)。战火硝烟中,当地百姓无法给烈士们建坟修墓,就地挖出5条长土沟,将烈士们以覆土叠葬方式掩埋,堆起了1米多高、40米长的坟头。远远看去,恰似5条鼓起的“山岭”,“五条岭”的名字就此而来。
2000多名烈士的壮烈牺牲没有被辜负,这片热血洒过的土地,有最赤诚的人守护。当年,卞康全的祖父卞德容参与了“五条岭”烈士遗体的安葬,被烈士们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家住陵园附近的他自发地当起了烈士陵园的守护人。“小时候,爷爷就常常带着我父亲去五条岭填土修坟。”卞康全说,受到雨水冲刷,有的烈士遗骨暴露在外,卞德容就将遗骨整理好重新掩埋。
自有记忆起,卞康全就常常跟随父亲卞华到五条岭来,听父亲讲述从祖父那里听来的烈士们的故事,帮父亲清理陵园的杂草。有一年,卞华对着尚且是少年的儿子小心求证:“我总有老的一天,你会接着守下去吗?”“会!”卞康全铿锵有力地回答道。
在祖父、父亲言传身教下,卞康全从小就对安葬在五条岭的烈士有着深厚的情结。他也一直信守自己“会”的诺言,有时与父亲一起,有时独自一人,赶往陵园巡陵、打扫、除草、添土,这样的场景,每日都在重复。“早上我上班,他去陵园,晚上我回来,他还没回来。”卞康全的妻子唐兰女说,“不让他做,他心里不舒服,既然喜欢,就做吧,我支持他就好了。”有一次卞康全有事情外出,就让妻子请了三天假,帮他看护五条岭,他说,“我的心里就是放不下。”
烈士陵园中,卞康全总是身着长衣长裤,衣着得体,以示对烈士们的礼敬。静谧的五条岭似乎也已成为卞康全的精神归处,他和祖父、父亲一样,日日守着这里,守护先烈英灵的安宁。没有人要求,没有人规定,更没有人强制,“守墓人”一职,像是卞家的“传家宝”,从卞德容到卞华再到卞康全,已经传了三代。
千封书信到 四百魂归乡
“小时候总觉得五条岭是个谜,看不见烈士的亲人来祭拜,也不知道烈士的亲人在哪儿。”待在陵园的时日久了,卞康全与这些抛洒热血的英烈成了“生死之交”,他开始思考:自己像亲人一样守护着的烈士们还有没有亲人?如果有,怎样联系他们的亲人?
1991年,24岁的卞康全在陵园等来了陈同桂烈士的女儿陈继业——第一位来寻亲的烈士亲属,看着陈继业眼眶中的泪水,卞康全萌生了强烈的为烈士寻亲的想法,他想帮助这些英灵魂归故里。
2009年,政府对五条岭烈士陵园再次进行了翻新修整,正式聘任卞康全为“五条岭烈士陵园守墓人”,并组织人力物力四处收集当年盐南阻击战的有关信息,汇编成《难忘五条岭》一书。
也正是这本书,让卞康全为烈士寻亲有了依据。“守,可能太被动了,我不如主动根据《难忘五条岭》的原始信息写信。”于是,他结合书中的信息,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并与盐城、淮安等地党史、民政部门取得联系,先后整理出1029名长眠在五条岭的烈士姓名和资料,通过写信、网上发布以及和媒体、志愿者合作等方式为烈士寻亲。“哪怕就是100封信写出去,只有几封信被烈士家人收到,也能多几位烈士早点回家。”多年来,卞康全一共寄出1000多封寻亲信,已帮助近400名烈士找到亲人。
淮安涟水县樊桃成烈士的儿子收到卞康全的信件后,立即赶到五条岭。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双膝跪在五条岭的泥土上,痛哭着说:“儿子不孝,70多年才找到您,才到您的坟前来祭拜。”这一幕让卞康全印象深刻,“烈士就像一只断线的风筝,在外整整飘落了70多年,这根线终于连上了。”
“长辈们都不在了?”“对,要是还在的话,我把他们带来就好了。”烈士徐增田的侄子徐永书回忆道,“几年前,我们收到了寻亲信才知道,大伯找到了。我真的很感谢卞康全,如果没有他,我们肯定还是找不到大伯的下落。”
见证过一幕幕跨越时空“久别重逢”的感人场景,卞康全更加坚定了为烈士寻亲的信念。“只要有一点儿消息,我都会努力循着蛛丝马迹去找。希望未来有一天,这里的2000多名烈士,都有他们的亲人来祭扫。”
盐城没有山 但有五条岭
一场阻击战,使得这座没有山的城市有了“五条岭”。寻亲者跨越山海,从先辈壮烈的故事中感受到了“五条岭”精神的巍峨和高耸,“五条岭”的故事也被更多的人知晓。
2013年,作为五条岭红色记忆“活档案”的卞康全主动加入红色文化宣讲志愿服务队,开始担任五条岭烈士陵园讲解员,为谒陵群众、组织、团体义务讲解,先后接待社会各界人士350多批次、45000余人次。
今年4月,五条岭烈士陵园陈列馆成功开馆。如今,五条岭烈士陵园已经成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党性教育示范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现代生态烈士陵园。每逢清明、烈士纪念日、主题党日,前来五条岭凭吊的机关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中小学生和广大群众络绎不绝。
记者到陵园采访时,卞康全正在接待一批参观者。盛夏七月,白色长袖衬衫,深色西装长裤,左胸佩戴党徽,后背已洇出一大片汗迹。“我每天抽几个小时练习普通话、梳理历史资料……前来参观的人来自全国各地,我得保证人家能听懂我到底在说什么。”曾经连拼音都认不全的卞康全,如今带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讲得愈发流利,红色盐城的历史也能娓娓道来。讲解中,他余光瞥到左胸前的党徽有些倾斜,稍停了下,将党徽佩戴端正才继续开始讲解。
不久前,卞康全带串场河小学安龙英雄中队的师生们参观烈士陈列馆,并引导师生祭拜施安龙烈士。“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必须将红色基因发扬光大。”“我要学习先辈们的大无畏精神。”……卞康全开心地展示着孩子们在工作日记上留下的参观感悟,欣喜于五条岭的红色精神得到了继承。
从陵园守护者,到烈士寻亲者,如今卞康全又当上志愿讲解员,他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五条岭。他将与陵园相关的一切小心翼翼地珍藏:烈士遗物、访客登记簿、工作日记本、挽联、被退回的寻亲信……他笑着解释说每一件物品都有故事,都充满了回忆。
采访结束,五条岭烈士陵园门口,卞康全跨坐在一辆半旧的电瓶车上,挥舞着手臂向记者告别。远处,陵园内高耸的纪念碑直指蓝天,碑身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烫金大字,在夏日艳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