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李健倩 孙小婷)近年来,“颜值经济”不断升温,医疗美容市场快速发展。然而,相关问题也日益凸显。盐城市大丰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刑事案件时发现,涉案的某生活美容馆负责人顾某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师资格证书的情形下,仍在店内进行打耳洞等医疗美容服务。发现该问题后,刑检检察官及时将问题线索移交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处理。
针对该线索,大丰区检察院组织专人对辖区内饰品店、美甲店、美容院等开展调查,共计发现22家店面在无医疗执业许可资质的情况下,仍然对外进行医疗美容服务,且医疗器具消毒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
“经查,这些门店并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资质,不符合《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规定。”针对前述问题,该区检察院向卫生监管部门发出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书,要求其全面排查整改。接到检察建议书后,卫生监管部门开展专项调查,针对违法违规行为专门下发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其限期整改。
该区检察院与相关行政部门联合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引导相关市场主体树立守法经营意识,自觉规范经营行为;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区分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做好甄别,防范风险。同时,强化检察环节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配合、协同履职,督促健全完善执法监管机制,合力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