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乔芳 胡元同)3月25日,响水县大有镇副镇长王黎明带领工业条线人员,前往江苏黄海农场有限公司,与黄海农场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就产业合作事宜展开交流,并制定长远框架协议,努力构建“产业共谋、社区共治、设施共享、文化共促”的联动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场地共建样板镇”。
近年来,大有镇紧扣“场地融合,相向发展,共建共享”目标,充分发挥黄海农场在资源、政策、人才、科技、资金等方面优势,一体规划、统筹发展,大力推进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工作,打造现代农业新标杆,展现和美乡村新面貌,开辟全民阅读新空间,建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深度融合发展的“场地共建特色镇”。
聚焦产业联动,构建一体振兴新格局。该镇按照“农场基地、镇创品牌、灌江运营”模式,依托黄海农场15万亩原粮种植基地,场镇共建6万亩稻米生产基地,建成了加工能力7万吨稻米加工厂、500亩智慧农场和“稻米产业园”,充分发挥联农带农优势,共谋“灌江农场”发展,大力推进“米业扩能”建设,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推动现代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唱响“康庄大米”品牌。围绕鲜食玉米产业,加快推进黄海农场鲜食玉米加工厂建设,努力把“响垦臻品”鲜食玉米品牌打造成为响水玉米产业发展的亮丽新名片。持续推进新地食品二期建设,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充分挖掘农垦文化、知青文化,建设以“忆垦荒岁月,传康庄文化”为主题的康庄村史馆。加快构建专业化、企业化、标准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场地高效协同发展新格局。
聚焦建管联动,绘制一张幸福新图景。秉持集镇“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理念,以集镇改造为抓手,突出集镇功能划分和城乡布局,场镇“三纵四横”主干道全部完成“四化”提升工程,建成陈港、大有连接线,完成集镇污水管网建设,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充分挖掘场镇空间,全面实现场地互联互通。加强设施共享,完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全民健身中心,黄海书院、廉政公园、幸福公园、黄海宾馆等新(扩)建项目;整合场镇优质资源和行政服务,建立环卫保洁一体化运营体制,加强环境共治,建立街道秩序管理和违建巡查联动机制,积极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开展场地共建文艺汇演,联合举办“稻米文化节”“桃文化节”等活动,实现场地文化多元融合、协同发展,着力将文化共融转化成场镇发展“软实力”。
聚焦治理联动,实现一网覆盖新模式。按照“区域统筹、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党建引领,打破区域壁垒,建立“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目标”推进机制,形成功能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带动区域内经济、民生、治理等工作同步开展。以康庄村史馆、产业建设等为载体,完成党建稻米展厅建设,打造精品党课。以治理网格为依托,进一步完善镇(农场)、村(社区)、村民小组三级网格运行体系,推进治理网格全覆盖,构建联合巡查、信息共享、纠纷调处、应急处突“四项联动”机制,共同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大有镇将秉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场镇共建合作机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围绕主导产业,共同构建农业全产业链,突出精深加工,共同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扎实做好产业共建、城乡共建、社会共治及海洋经济相关工作,实现共建共赢,共同描绘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有镇党委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