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到,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做好新时代乡村人才工作,既要重视本土人才的挖掘与培养,也要积极吸引外来人才的加入,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把选才、助才、育才“关键变量”转化为乡村振兴“最大增量”,在乡村人才培育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不断探索种田新方法的冯佳斌、带领乡亲开启“莓”好生活的刘程媛、躬耕农机服务的徐鹏……从扎根乡土、技艺精湛的“土专家”,到联农带农、创业富民的“新农人”,再到怀揣梦想、投身乡村振兴的“兴农人”,一个个优秀人才在广袤盐阜大地上大展拳脚,他们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蝶变焕发新机。
农村越发展,人才需求就越强烈。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关键是要回答好人才从哪里来的问题。
本土人才是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乡村的土地、文化、习俗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理解。要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农民田间学校、技术培训、创业指导等方式,提升本土人才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让更多“土专家”掌握新技术。金满穗农民田间学校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围绕稻米生长周期,对农民开展针对性培训,正是培养本土人才的生动实践。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本土人才的坚守,也需要外来人才的注入。在金满穗农民田间学校,有一批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带来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的先进理念和实用技能,助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我们需要积极吸引外来人才,完善人才发现、培养、使用的全套机制,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项目合作等方式,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发展空间,让更多优秀人才在希望的田野上扎根成长,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