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
2025年03月27日

走向国际的莓好农场熠熠生辉

□郭大林  葛瑞海

在一群金发碧眼的国际友人中间,黑发乌眼的中国人潘国胜格外引人注目,周边人不停向他提问,“盐莓1号的产量为什么这么高”“你的高架大棚用什么材料搭建的”“加个微信”“请您到我们国家实际指导我们一下”。这是国际草莓大会国际友人在盐都区郭猛镇莓好农场采摘园现场观摩的一个场景。

3月16日至21日,第10届国际草莓大会在盐都召开。郭猛镇莓好农场采摘园作为大会唯一民营企业承办的观摩点,为来自六大洲26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嘉宾展示草莓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新业态等应用场景。

郭猛镇莓好农场作为盐城市盐都区乡村振兴的标杆项目,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农旅融合与国际合作,成功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全球草莓产业关注的焦点。

莓好农场在苏北地区率先采用高架无土栽培技术,解决了传统地栽弯腰采摘的痛点,提升了游客体验。该技术通过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管控等智能化管理,使草莓亩产达五六千斤,亩净收益超5万元,远超传统种植模式。

莓好农场与江苏省农科院等机构合作,引入并试种自主培育的“盐莓一号”新品种。该品种抗逆性强、产量高,亩产可达5000公斤,且口感甜脆,成为国际草莓大会的主推品种。

莓好农场通过大会与国际同行分享“中国方案”,包括草莓产业链整合、农旅融合模式等,推动盐都草莓品牌全球化。此前,农场还接待来自美国加州农业代表团。

莓好农场依托市区交通优势,发展观光采摘、亲子体验等项目,高峰期日均接待游客超600人。同时,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线上销售额占比显著提升,2024年净利润达200万元。

莓好农场加入盐城市草莓产业发展促进会,与周边种植户共享技术、统一标准,并通过“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带动100多人就业,形成年产值3000万元的产业链。

潘国胜父子是农场发展的关键推动者。潘国胜从“门外汉”成长为劳模,其子潘志鹏引入电商营销与智能管理系统,拓展销售渠道,使农场利润翻倍。

郭猛镇莓好农场通过技术突破、国际展会亮相、农旅融合创新及政策赋能,不仅成为盐都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更在全球草莓产业中树立了“中国样本”。未来,随着“盐莓一号”等新品种的推广和产业链持续升级,其国际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扩大。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奋进新型工业化 催生新质生产力 开展小场所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