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2025年03月25日

在泥土芬芳中找寻乡村振兴时代答卷

——“从这里探寻盐城乡村未来模样”活动回眸

□记者 顾亚娟

初春时节,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组织青年记者,分别深入射阳县洋马镇贺东村、盐都区潘黄街道新民村、东台市新街镇方东村、亭湖区黄尖镇兴农村、建湖县恒济镇建河村、阜宁县益林镇穆沟古村、滨海县八滩镇界山村、大丰区新丰镇太兴村、响水县黄圩镇云梯关村等9个村庄进行深度采访,挖掘各村在乡村建设方面的特色做法,在泥土芬芳中找寻乡村振兴时代答卷。

2月11日起,盐阜大众报头版开设“现场”专栏,推出“从这里探寻盐城乡村未来模样”系列报道9篇,以“实地探访+深度观察”的形式,在全市推广宣传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推动乡村建设的思路举措和实际行动。

村庄的生命力在人,在产业。在贺东村,碳汇交易的创新实践让传统菊花产业焕发零碳新机;新民村依靠“小草莓”创成“大产业”、闯出“大市场”;穆沟古村用青砖黛瓦唤醒沉睡的乡愁记忆,让游客“流量”转化为文化“留量”;在兴农村,昔日小渔村创新开发“村民+艺术+民宿”经营模式,唤醒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报道以“现场深一度”的笔触,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转型逻辑娓娓道来。

“过去总在会议材料里找选题,现在发现最好的新闻在老乡的生活里。”不少记者深受触动,这一场新闻活动,更像是一次深刻的职业启蒙。新时代的乡村故事,需要记者既做观察者,更当解读者。

这一场行走,盐阜大众报用9个样本完成了一次对乡村振兴的立体化展示。这些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报道,不仅记录着盐城乡村的现在,更在字里行间埋下未来的种子:当每个村庄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广袤田野自会生长出千万种可能。

本版图片:记者 张华磊 胡瑞宸 王焱 摄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没有上一篇了... ... 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