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姜琰)3月23日,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获悉:在日前召开的全省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暨2025年工作推进会议上,盐城市推进紧密型县域数字化医共体高质量发展荣获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优秀项目。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国家、省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化改革、探索创新,推进以数字化医共体为特色的民生改革工程,形成‘1+X+Y’建设路径和‘1+N’政策体系,缓解‘看病难’,破题‘看病贵’,扭转‘看病远’,有力促进全市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王正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去年专门举办专题新闻发布会推广盐城医共体建设经验,东台相关做法作为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在全国推介。
“一个推进机制”实现科学治理。建立市委书记、市长为“双召集人”的推进机制,编办、卫健、医保等部门深度参与,负责统筹协调、规划制定、绩效考核。全市科学组建15个医共体,实现163个镇卫生院、2228个村卫生室全覆盖。我市创新成立9个医共体运营发展中心,实现人员、财务、药耗、质量、信息、医保“六统筹”,纵向整合、同步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一张数字云网”实现同质赋能。依托健康驾驶舱,集成建设区域检验、网络心电、影像云诊、智慧急救、远程会诊、集中审方、健康随访、医护调度、药物配供、消毒供应等“十大中心”,将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连成“一张网”,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市医共体“数字云网”为基层出具影像、心电、检验诊断报告73.59万份;集中审核处方1187万份,处方合格率95%以上;线上为群众配送药品2万次;抢救患者9.3万人次。在数字赋能的同时,我市推动人员、资源、技术下沉,开展巡回医疗,补齐基层短板,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
“一套总额付费”实现有效激励。将医共体整体作为医保基金年度预算单位,统一打包给牵头单位,落实结余留用,结余资金主要用于群众健康管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提升,有效发挥医保基金杠杆作用。全市公立医院出院患者次均费用从2022年的10061.03元下降到2024年的9363.04元,降幅为6.94%,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院患者次均费用从2022年的3904.05元下降到2024年的2965.82元,降幅为24.03%;全市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就诊比例75.61%,二三级医院下转患者增长38.7%。
“一体综合防治”实现健康惠民。针对患者转外比例较高的病种,构建全市肿瘤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体系,建成肿瘤诊治中心10个、会诊转诊服务中心12个,实施老年人肿瘤标志物筛查三年行动计划,将体检、门诊、疾病筛查等发现的高危人群信息推送至基层网格和专病小组,进行分类管理、主动干预、跟踪随访、及时转诊,实现关口前移、早筛早治。2024年,已有五个区筛查60岁至69岁人群10.6万人,发现高危人群7686人,全市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维持在9%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