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薛浩)盐城市自2015年将老年结核筛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来,通过十年探索形成“筛防结合、精准干预”的防治模式,全市肺结核发病率实现稳步下降,为健康老龄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据介绍,我市建立动态优化的筛查体系:2015年起逐步将65岁以上老年人结核病筛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建立常态化症状问诊机制;2021年将肺结核密接者胸部影像检查纳入常规筛查;2023年引入结核潜伏感染检测技术,并建立6个月、12个月追踪复查机制;2024年在4个“无结核社区”试点中,将参加体检的老年人胸部影像检查覆盖率提升至100%,占老年人总数的81%,发现疑似病例转诊至结核病定点医院进一步诊治,形成“症状筛查——影像检查——定点确诊”的闭环筛检链。
在防控技术革新方面,盐城1个“无结核社区”乡镇作为首批试点引入省级云影像平台AI读片系统。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与人工判读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基层结核诊断能力。2025年将在2个“无结核社区”乡镇试点对有肺结核可疑症状或影像学异常推行“结核菌素试验+痰分子生物学(Xpert)检测”组合筛查,方便患者在基层即可完成结核筛查,缩短诊断周期。
对于筛查发现的结核潜伏感染者,盐城市各结核病定点医院、“无结核社区”预防性治疗门诊可为符合条件者提供预防性治疗方案,降低发病风险,保护率可达90%。
该防治模式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数据显示,盐城老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的40.2/10万下降至2024年的23.3/10万,为应对老龄化社会传染病防控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