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 记者 韩宝贵 殷俊杰
春风浩荡,奋楫者先。
“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正激发起盐阜大地实干担当、锐意进取的创新热潮。
谈及盐城科技创新,绕不开盐南高新区西伏河。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传统工业厂房。如今,矗立着全市科技创新的“一号工程”——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并与中国科学院电工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物所、中国科学院广化所、南京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10多家大院大所建立合作关系,先后创成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江苏中心、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平台载体。
也正是在全国两会之时,盐南高新区召开全区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暨加快打造创新之核动员部署会,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委部署要求,动员全区上下聚焦产业第一支撑、创新第一动力,深入实施产创驱动融合发展战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会上发布的绿色低碳科创园建设引领、科技产业招商制导、高能级孵化器重塑、重大平台矩阵拓展、高新技术企业跃增、经营主体创新活化、产业人才高地构筑、科技金融融汇、产创场景协同、成果转化推进“十大工程”,成为盐南高新区2025年打造全市创新之核的“硬核支撑”。
“我们将牢记嘱托,一体推进重大平台建设和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强化硬核平台驱动、科创产业支撑、创新沃土培育,加快推进‘十大工程’,努力以‘一域科创’赋能‘全域发展’。”盐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唐高明表示。
抓科技创新
打造“硬核平台”,提升创新首位度
风力发电机组想要保持稳定运行,离不开能精准感知内部状态的“眼睛”。在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盐南高新区科技局与园区招商组仅用时45天,便助力天津市德施普科技有限公司风机内窥镜研发检测认证中心项目顺利建成并投产运营。
“去年11月,我们在齿轮箱高清成像系统与风电叶片智能检测机器人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考虑到盐南高新区丰富的科创资源和优质的配套服务,我们选择在此签约落地。”德施普董事长刘敬表示,公司与园区的“缘分”由来已久,此前曾为金风科技等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内窥镜成套检测设备。随着内窥镜研发、检测及生产实验室的如期建成,公司计划于今年上半年申报江苏省CMA实验室。
企业、院所的竞争力,是靠创新拼出来的。一个区域的发展主动权,同样离不开创新驱动。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碳达峰试点城市,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盐城厚植“创新”基因的路径十分明确:市委八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都对推动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建设作出明确部署,并赋予“聚焦‘风光氢储碳海农’等重点方向,覆盖重大科技任务联合攻关、重大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等功能”的重要使命。
重大科技任务联合攻关,落脚点首先在于项目的高质量与高能级。今年以来,盐南始终保持高度的紧迫感,紧抓招商引资这条生命线,组织招商小分队马不停蹄前往广州、北京等地举办专题招商活动,加快对接北京化工大学、国华江苏公司、中国海洋大学等优质单位资源,新兴产业“朋友圈”再度扩容。
重大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就是要以创新引领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盐南牢牢抓住新质生产力项目这个核心,强化“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张施工图、一份时间表”推进机制,推动长江三峡新能源区域研发总部、省农科院现代农业创新中心、中日绿氢创新中心等8个项目投入运营,为全市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提供“硬核支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的全国首家“碳+AI”便利店,亮相江苏广播电视总台《两会e事厅》,成为盐城积极推广绿色低碳场景应用的生动注脚。随着复合双风轮风机、水上光伏、绿氢制储加用综合示范广场等10多项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景建成展现,园区系统建设零碳社区、智慧园区的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真正实现“一地创新,全市共享;一花绽放,满园飘香”。
抓产业创新
育强“产业新苗”,汇聚创新生力军
早上8时,一辆白色快递车亮相浙江绍兴街头。高约1.8米的车身内,有3立方米的储物空间,运行时速为25公里,驾驶座上不见司机身影,迅速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这是新石器无人车联合绍兴本地快递企业开展的智能无人快递配送测试。与此同时,上千辆装满货物的同款新石器无人车,正疾驰在全国各地的开放道路上。
作为顺丰、京东、中国邮政等在无人车领域的最大供应商,2月20日,新石器无人车宣布完成10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在海内外市场火爆“出圈”。
回顾起企业2018年在北京初创,到2019年首辆无人车研发下线,再到2021年3月将生产基地整体搬至盐城的发展历程,新石器(盐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景瑶深有感触地说,“盐南高新区始终以‘创新合伙人’的身份陪伴我们成长。”
机器人产业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和带动性强,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然而,投资成本过高、市场适应性不强成为许多企业“成长的烦恼”。近年来,盐南高新区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将机器人产业作为“4+3”创新型产业之一重点打造,配套出台惠企政策和“人才新政30条”,围绕产业链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精准绘制产业发展图谱,初步构建起集上游核心零部件制造、中游本体制造、下游系统集成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落户西伏河机器人产业园的4年间,汇鼎智联在相关部门鼓励下,抓住行业发展机遇,自主研发AI深度学习算法软硬件平台,全力打造业内设施和功能最齐全的光学测试实验室,成功获批省星级上云企业。
“机器视觉技术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研发成败,我们能为用户提供顶层规划、方案设计、硬件生产等一站式闭合服务,让机器‘看’得更清晰。”公司机器视觉部门经理王建朋介绍。
行业龙头带动,产业配套齐全。过去一年,盐南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西伏河机器人产业园、数字智能产业园、新型显示产业园等五大园区主战场作用全面凸显,带动全区国家高企增幅全市第一。
年初召开的区党工委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指挥长+管理办+运营公司+专业招商局”运作模式,实施园区扩容、产业提级、要素汇聚、改革试点“四大行动”,突出开票、科创、税收、人才等产出贡献,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厚植“成长沃土”,构建创新生态圈
手提公文包,带着资料书,2月19日下午,广州思林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茂林快步走进会场,参加盐南高新区在深圳举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招商恳谈会。
会场里有不少老朋友。近年来,盐南高新区与深圳乃至大湾区的企业互动频繁,双方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结下深厚合作情谊。
大家聊的都是新变化。春节期间,DeepSeek横空出世,宇树机器人扭起秧歌,引发全民AI浪潮。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召开,进一步释放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强烈信号。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区,高端人才云集,创新氛围浓厚,历来是我们寻求战略合作的首选区域。”活动现场,盐南诚恳的合作姿态、优质的载体平台、前沿的创新生态,赢得企业家们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同步签约,为加快“创新之核”建设注入全新动能。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梳理近期动态,盐南开春以来格外忙碌——
2月6日,“新春第一会”——全区招商引资春季会战动员暨出征誓师大会召开,造浓招商引资“春季会战”声势;
2月11日,智芯达首台(套)巨量转移侧边磁控溅射成膜机成功下线,见证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
2月27日,江苏新能新能源运维中心项目在南京正式签约,标志着盐南与江苏国信地企双方合作迈上新台阶;
3月5日,全区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暨加快打造创新之核动员部署会召开,对相关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拼项目、抓生产、抢开局的背后,是盐南高新区对于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了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激活力、以绿色促转型、以低碳树标杆的总体要求,为我们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坚定了‘稳’的信心、指明了‘进’的方向。”唐高明表示,全区上下正坚定信心、久久为功,深入实施产创驱动融合发展战略。
产业吨位决定区域地位,创新力度标注发展高度。眼下,盐南按照创新之核“十大工程”路径开展工作,乘势而上、接续发力,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体系改革,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建立产业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对盐南而言,推进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既要壮大总量、更要提升质量、关键要靠创新变量。”唐高明说,我们要加快蹚出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新路,让更多科创之花结出产业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