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善济
当亭湖沙井头遗址的汉代瓦当首次向世人展露真容,当泥铲在东台梁垛的稻田深处刮开唐代蓄卤池的层层淤积,当数字技术让串场河畔的明代盐灶重获新生,盐城这座“因盐而立”的城市,正以地下文明的璀璨为中华文明探源开启新的维度。2024年7月,盐城盐业考古被列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首次揭示两淮盐场历史面貌”的突破性成果,不仅填补了江苏盐业考古的空白,更将盐城推向中华文明探源的聚光灯下,成为解码中国海盐文化基因的关键坐标。
正是基于此,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深入推进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做好沙井头等重要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利用工作,加强非遗保护传承,赓续千年城市文脉。
从“盐渎”到“盐城”的文明密码
在市区人民北路与黄海中路交叉口的沙井头遗址,汉代排水系统的陶质管道穿越时空,与早期出土的五铢钱、瓦当共同印证着西汉盐渎县的繁华。“这些用粗壮陶管套接成的排水管道,目前已揭露长度超过20米,说明当时这里具备完善的排水体系。”日前,盐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夏春晖指着现场照片,向记者讲述着2000年前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生动场景。
考古专家们结合在遗址周围发现的10余处汉代建筑遗址和墓地,并对照《汉书·地理志》等文献记载,初步推测该遗址所在区域为西汉盐渎县城所在地,而遗址中的各类建筑遗迹可能为盐渎县官署性质建筑。“沙井头遗址发现的盐渎县城,是江苏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为专门管理盐业而设、并直接管理的县城,为理解西汉王朝对江淮区域盐业生产的统一管理提供了考古支撑,也为理解盐业在西汉社会中的重要性提供了实证材料。”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陈刚介绍说。
向南90公里,东台缪杭遗址的唐代蓄卤池被首次发现,业界震动。长方形的蓄卤池内,草木灰层与盐度检测数据印证了当年的制盐工艺,同时周边还出土了大量唐代晚期瓷器小件。考古学家分析判断,这种标准化生产模式,与《新唐书·食货志》记载的“亭户制盐,官为置场”制度高度契合,证实唐代盐城已形成官营盐业的成熟体系。
后北团遗址则跨越南宋至明清,完整呈现了制盐工艺流程。遗址中出土的明代盐灶、淋卤坑与《淮南中十场志》记载的“北团”盐业聚落分布一致。值得一提的是,灶膛内残留的白色硬结物经检测为碳酸钙结晶,是制盐产生的伴生物,直接印证了《熬波图》中“煎盐”环节的技术细节。
从区域研究到国家课题的跨越
“十四五”以来,基于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盐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海盐博物馆(盐城市博物馆)等单位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成立江苏盐业考古联合工作队,合力探源盐城地域文明,多角度深挖和展示城市文化内涵和现实价值。
“此次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标志着盐业考古从区域性研究上升为国家战略课题。”夏春晖告诉记者,围绕“盐城地域文明探源”,盐城考古工作有两项重要内容:一是通过基建考古,还原历史上的盐城;二是开展盐业考古,了解先民制盐的工艺和生活点滴。得益于我市“考古前置”的重要举措,近三年来,江苏盐业考古联合工作队分阶段、分区域对盐城市范围内各个历史时期的盐业遗址展开系统考古调查,发现了以盐官官署、制盐作坊、盐工定居聚落为代表的古代盐业遗址,总计70余处,其规模与系统性在全国海盐产区中首屈一指。并初步揭示了两淮古盐场唐代以后的面貌,为了解本地区盐业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材料。
去年7月,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国家文物局相关领导和专家充分肯定了盐城盐业考古的三重重要价值:考古实证历史时期中央政府对盐业生产的有效管理;对研究江淮东部地区唐宋明清时期的盐业生产意义重大;实证历史时期江苏盐业生产的连续性和传承性,为明清两淮盐业在全国盐业中的重要地位追溯到了源头。这些成果为中国海盐文明研究提供了全新维度。
从文化遗产到现代活力的传承
随着盐城盐业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活化利用这些宝贵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盐城盐业历史和文化魅力,激发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和参与度,也日渐成为文博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目前,盐城正探索“地下考古、地上展示、数字活化”的三维传承体系,通过现代科技,将遗址保护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我们通过考古工地开放日、考古研学游、考古夏令营等活动,形成更多蕴含地域文明特色的文创产品,打造体现盐城文化与城市精神的文化符号及衍生产品。”夏春晖介绍,下一步,将推进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让历史遗存真正融入现代生活。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海盐博物馆、盐城市博物馆组织“博物知盐城·文脉研学游”活动,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游,深度解锁盐城海盐文化的奥秘。此外,原创“盐小博奇遇记”、《夜韵盐博》沉浸游、文化巴士游、“溯盐求源 渎州问物”公众考古系列活动等,都吸引了大量人气。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激活了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更通过多重的沉浸体验,让海盐文明在当代持续焕新出彩。
盐城盐业考古成功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是盐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幅文明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座依海而生、因盐而立的城市,正扬帆起航,驶向中华文明更广阔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