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麋鹿
2025年03月16日

小 市

○王 旭

晨曦初露,路上的行人还很稀少。一位开电三轮而来的大爷,已把车厢里的蔬菜整齐地摆放到马路边上,等待他今天的第一个顾客。

我是这条路上的晨练者,每天都会从这里往返数次。自从这里有了小市,就把中途小憩的地点选择在这里:一是感受小市热闹的烟火气息;二来问问时令的菜价,以便自己更加贴近生活一些!有时,我还和这里的卖菜人或者买菜人闲聊几句,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

这条路几乎接近城市的边缘,所以为这个小市的兴起和存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起初,只有几个周边的农民将自种的蔬菜拿来卖,比如青菜、黄瓜、洋葱、辣椒、豇豆等。但是一到春暖花开,或者秋高气爽的季节,蔬菜便一股脑儿往上蹿。一夜之间,这些蓬勃的生命便覆盖了菜园的角角落落,郁郁葱葱的喜人长势,将一片偌大的菜园挤得水泄不通。吃是肯定吃不完了,庄稼人自然舍不得让它们烂在田里,于是拿菜上市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然而,时间一长,买菜人发现,买了韭菜没有一起下锅的茶干卜页,买了扁豆更没有和它完美搭配的小芋头,孩子们爱吃荤腥仍然要到大菜场买。于是,有人希望这里的产品更全面一些,最终达到“配套”效果。嗅觉灵敏的小商小贩们很快抓住商机,带来了鱼虾,带来了家禽肉蛋,还带来了豆制品。虽然不是应有尽有,但小市的丰盛程度倒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来这里买菜的人分拨而来。最早是一些准备早点的人。他们一边提着大饼、油条和豆浆,一边踏着清晨从绿化丛中一直蔓延到脚下的啾啾鸟鸣,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顺便就把当天买菜的任务给完成了。第二拨是送过孩子上学的老人,都是爷爷奶奶。他们弯下身子精挑细选,专拣养眼可心的菜拿,不用再去更远的大菜场了,省了不少体力和时间。接着是临近中午着急回家煮饭的人,他们一个个行色匆匆,大多就地取材,抓上一把或者称上几斤,刚好适应他们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除此之外,小市能够在这里生存的原因,在我看来还在于它的主打菜品。这些蔬菜刚刚从田间采摘上来,有的还带着夜间的露水和大地的体温,短短几个小时就成了盘中的佳肴,有一种直达直销、沁人心脾的好,可谓将一个“鲜”字演绎得淋漓尽致。在我看来还在于卖菜人的本色出镜。那些附着在菜根上黑油油的泥巴,在卖菜人穿的衣衫上也有,有的沾在裤腿上,有的沾在袖口上,有的甚至还有意无意、恰到好处就沾在他们的脸颊上。这种憨厚朴实、自然生态的形象,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展露出来,一下子就有了“小户种植,绿色无害”的亲和力和信赖感,使人毫无芥蒂地去接纳他们,靠近他们。

一天早上八点半的时候,在这个非规划摆摊设点的地方,来了两个城管。他们一边劝导买菜人“把电瓶车停好,不要妨碍交通”,一边向卖菜人喊话“不要超过路控线,不要超过路控线。”喊话人是个大块头,他那洪亮如钟的声音暖着人心,接着他又弯下腰,和摆摊人一起把“出线者”往后挪、往后挪……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没有上一篇了... ... 图 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