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2025年03月16日

“碳+AI”,缔造“零碳生活”的美好

□陆荣春

在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一场由数据驱动的环保革命正在改写商业规则。在这里,全国首个“碳+AI”零碳便利店通过行为量化系统,将光盘行动、清洁出行等碎片化环保行为转化为可流通的碳积分,开创“碳价值即时变现”的消费新模式。

当碳积分从虚拟符号蜕变为实实在在的代金券,一场关于绿色生活的价值重构正在西伏河畔悄然发生。“碳+AI”零碳便利店的出现,不仅是一个商业场景的革新,更预示着碳普惠机制从政策倡导向大众化实践的实质性跨越。

这家便利店的核心突破,在于构建了“行为量化—价值转换—即时激励”的系统。通过将零散环保行为转化为标准化碳积分,再借助相应的兑换比例锚定经济价值,成功破解绿色激励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运营以来,很多人自发到便利店打卡,销售额中不少来自碳积分兑换,印证了“环保即收益”模式的有效性。这种将抽象环保理念具象为可触摸利益的创新,实质上重构了公众参与低碳社会的动力机制。

科技赋能是模式落地的关键支撑。AI视觉识别与智能传感系统的组合,既实现“无感支付”带来的消费体验升级,更构建出精准的碳足迹追踪体系。每个商品拿取动作、每笔积分消费记录,都在后台形成动态碳账户,使个人减排贡献变得可视化、可累积。这种技术逻辑的深层价值,在于为碳资产个人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框架——当每个人的环保行为都能形成可确权、可交易的数字资产,全民参与的碳普惠生态便有了底层支撑。

每个人的减排行为,可以转化为数字资产,并能用于即时消费。西伏河的实践揭示一个趋势: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更依赖毛细血管的创新。当一杯用碳积分兑换的咖啡,能让消费者直观感受自身环保行为的价值,这种“即时反馈效应”或将催生强大的绿色驱动力。

零碳便利店的诞生,可以让老百姓用生活化的方式更多地来体验什么是绿色低碳生活。如今,碳积分除了可兑换便利店代金券,还可兑换园区食堂菜品券、健身房使用券、电影院观影券等。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正努力试点,逐步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低碳生活圈,以期打造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零碳生活场景集群。

未来,随着碳积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这种绿色低碳生活圈有望在我市更多地方得到建立,同时也将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低碳发展提供新思路。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乐享沪盐·银发赞歌”首届艺术节启幕 共同见证亚洲足球新生代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