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长虎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我市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用心用情办实事解难题,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办好公共服务暖心事,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谱写“强富美高”盐城新篇章。
高水平推动
城市更新治理一体转型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后,我们住建部门深感责任重大。”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源表示,全市住建系统将高水平推动城市更新治理一体转型,全方位回应民生幸福期盼,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中实干争先、勇挑大梁。2025年将重点打造宜居宜业生活空间,系统实施“六大更新行动”,加快推进建军路复兴工程,积极实施朝阳片区、渎上·老西门等10个省级和30个市级试点项目;大力开展物业管理100个好小区提升、100个差小区整改“双百”行动,实施改造城镇老旧小区93个、惠及1.2万户,不断提高群众居住舒适度;聚焦多元功能发挥,纵深开展“公园生活季”活动,促进存量城市公园增值服务和消费场景构建;改善农村住房条件1.5万户,争创示范项目20个,推进“五带十八区”示范建设,系统提升乡村面貌。
“全市城管系统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品质城市目标任务和美丽盐城建设要求,以高水平城市管理,着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人民满意的城乡公共环境,在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更加彰显‘城市好管家’使命担当。”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樊玮表示,2025年将着力抓好精管善治项目建设,全市打造城市精管善治示范项目83个,开辟便民疏导场所40处以上,新增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少于2万个;稳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质效,压紧压实层级工作责任,不断健全完善垃圾分类系统,在住建部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稳定在二档前列;大力推进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全市改造升级垃圾中转站29座、新建改造城乡公厕33座,采购更新环卫车辆装备152辆(套),市区新建大型垃圾中转站1座;全面构建建筑垃圾全链条治理体系,落实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备案制度等。
“全市水利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笃行实干、久久为功,推动‘1183’盐城水利现代化建设目标落地开花见效,为‘强富美高’新盐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岚表示,将坚决守牢安全底线,组织实施监测设施、堤防加固、排涝动力建设、河道疏浚整治等7大类工程161个项目,补齐城市防洪排涝短板,落实防汛抗旱防台“1个平台+10项机制”工作机制,探索形成全国率先、全省领先的盐城经验做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更大力度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新洋港闸下移、苏北灌溉总渠治理等重大工程建设,突出抓好海堤防御能力提升、城市防洪治理等重点工作;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始终把加快农村水利建设作为办好民生实事、助力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抓实抓细,持续开展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多办实事
增进群众幸福指数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为群众解难题,既需要有解题的勇气,也需要有解好题的智慧。从群众需求出发,开动脑筋、创新思路,才能实现难题“有解”更有“优解”,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全市工会系统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维权服务,不断开创盐城工会‘十有’工作新局面。”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林海表示,市总工会将重点强化思想引领,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打造“盐城工人大思政课”品牌,深化“双进”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凝聚职工奋进力量;联合市人社、工信、科技、知识产权等部门实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建立工匠数据平台和工匠学院联盟,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激发职工创新活力;做实维权服务,推进职工服务中心赋能创优和幸福企业建设试点,推动县级工会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扩大送温暖活动覆盖面,推进新业态工会职工之家建设,吸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广泛入会,提升职工幸福指数。
“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努力办人民放心的医疗,加快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进群众的健康福祉。”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正表示,将聚焦卫生强基,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各县(市、区)医共体“十张网”共享中心建设全覆盖,实现由“盆景”向“全景”“风景”转变;聚焦能力提升,资金奖补支持20个专科能力提升项目,推进市县两级会诊转诊服务中心实质化运行,实现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协同发力;聚焦健康优先,开展健康素养专题巡讲、防病科普宣传、医防融合促进、营养健康支持、防癌筛查教育等五项行动,普及健康知识。聚焦便民惠民,从会诊转诊、门诊就医、妇幼保健等方面出台一批便民惠民举措,持续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聚焦人口发展,建成县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4个,新增市级普惠托育机构10家,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持续发力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迈进增添力量。
“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重大任务,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高水平农业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施建霞表示,将聚焦攻单产、抓多元,聚力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实施好全球环境基金第八增资期中国生态低碳大食物系统项目,加力推进海洋渔业向深远海进军,在稳产保供上勇突破;聚焦含新量、含金量,高标准建设西伏河农创中心和江苏蓝色种业实验室,高质量推进“6+N”全产业链焕新升级,高层次提升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等园区载体,在科产融合上勇突破;聚焦全市域、全链条,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重抓养殖业绿色转型,做强“盐之有味”区域公用品牌,在绿色农业上勇突破;聚焦片区化、一体化,加快建设“3+3+300”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在乡村建设上勇突破。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后,我的信心倍增,干劲更足了。”滨海县大林生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蒯刚表示,作为养殖大户,他将加快发展步伐,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2006年蒯刚从泰州牧校毕业后毅然返乡,2007年创办自己的生猪养殖场。从最初2栋猪舍起步,他不断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猪饲养及疫病防控技术,累计出栏生猪18万头以上,平均年销售额1600万元,目前猪场达到6栋猪舍近10亩规模。蒯刚说,一人富不算富,得让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他要通过大林生猪合作社,推行“统一供苗、统一技术、保底收购”模式,带动周边镇村农户及低收入户加入养殖链,蹚出一条联农带动共富的乡村振兴路,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版图片:记者 李思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