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青云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文化出海,不仅是文化产品的输出,更是文化价值与文化理念的传播及认同,是加强国际传播的有效途径。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凭借独特的叙事方式、精良的制作水准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在今年开年便火爆出圈,并成功走出国门。作为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的杰出作品,其成功不仅体现在票房成绩上,更在于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实现文化出海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全新的思考维度。实践证明,文化出海需从机制体制、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等多个层面协同推进,开展系统性建设。
文化出海需要完善的机制作为坚实支撑。《哪吒2》的成功得益于其背后成熟的工业化制作体系,该体系有力保障了作品的质量与市场竞争力。然而,文化出海的机制构建并非仅局限于制作环节,还需在政策扶持、版权保护、国际合作等方面形成系统支持。政府可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简化审批流程、强化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等举措,克服政策支持不足、市场化程度较低、国际传播渠道有限等难题,为文化企业出海提供有力保障。
文化出海,人才是核心要素,因此需要系统地加强人才培养。《哪吒2》的成功离不开背后优秀的创作团队,涵盖编剧、导演、动画师、配音演员等。这些人才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理解,能够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叙事手法有机融合,创作出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吸引力的作品。但当前,文化出海面临的人才瓶颈依旧显著。一方面,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机制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对此,需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鼓励文化企业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拓展团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团队的国际化水平。
文化出海还需重视文化的创新发展,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哪吒2》通过讲述成长、反抗与自我认同的故事,成功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打动了观众。这种文化价值的传递是文化出海的关键所在,这表明,文化出海的关键在于找寻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共鸣点。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如何将其转化为现代人群尤其是国际受众易于接受的形式,是文化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文化发展的创新既要坚守“本来”,也要开拓“未来”。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炼出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另一方面,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提升文化产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此外,文化发展还需注重品牌塑造,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IP,形成持续的文化输出能力。《哪吒2》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同时,进行了大胆创新。例如,哪吒形象的现代化设计、故事节奏的紧凑编排等,都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这种创新表达为文化出海提供了重要借鉴。
《哪吒2》的成功为中国文化出海提供了宝贵经验,也揭示了其中存在的挑战。文化出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机制体制的保障、人才的支撑以及文化发展的创新。唯有在这三个维度协同发力,包括淮剧、杂技等盐城地方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跨越。
未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与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文化出海将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完善机制体制、培养专业人才以及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中国文化必将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