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文 董晓娟
近日,走进大丰区南阳镇刘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沿海村的辣根种植基地,只见一台装载着辣根种根的运输车在田埂上来回穿梭,一台起垄机“接”过辣根种根后,一边进行起垄操作,一边将一袋袋种根分散在田间。村民有的刨出贮藏在土里的辣根,有的将一根根拇指般粗细的辣根整齐划一地摆放在行间,有的则用锄头、耙子平土……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今年这边种植93亩,祥北村那边还有上百亩,总共种植220多亩。”刘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长刘剑介绍,他共承包了1000多亩地,主要从事大蒜、甘蓝等蔬菜种植。三年前,鉴于南阳镇有辣根种植、加工、销售等一套完整产业链,以及“辣根+玉米”套种模式,他开始兼种辣根。去年他种植了约190亩辣根,亩产量1400千克至1500千克,山东客商以每千克4元的价格收购一空。
42岁的刘剑在镇农村工作办公室党支部的引领下,创新辣根种植和管理模式,采用机器垄行,将辣根平躺着摆放,减少了种植所需的时间和成本,也大大提高了辣根的品质和产量。“城乡村的刘南军现在也采用了这种种植方式,种植150亩辣根。我们都很看好辣根的行情。”刘剑望着眼前田间忙碌景象,憧憬着今年辣根收获好“钱”景。
“过去南阳镇种植辣根的农户很多,少的种一两亩,多的十亩八亩,镇上有加工企业收购,不愁卖不出去。现在村里将土地流转承包给合作社(家庭农场),我们的收入有增无减。”一旁干活的朱诚说,“我平时在刘剑合作社打工,日工资150元至200元不等,每年仅打工收入有6万元至7万元。打零工的村民每年也可增加2万元左右的收入。”
该镇农村工作办公室党支部书记、主任陈正东介绍,目前种植辣根的农户都在抢抓农时,全镇辣根种植面积约4000亩。该镇辣根不仅有自己的品牌,也有具有自营出口权的加工厂——盐城市南翔食品有限公司,采用“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有经济实力的农民经纪人进行辣根收购、运输、销售,不仅让农户规避了种植风险,还创造了更多用工机会,同时也使辣根产业实现了增值,让小小辣根走出了“国门”,点亮了产业兴旺“富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