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法治提供稳固的基础、持久的动力、公正的环境。作为一名来自民营经济领域的人大代表,我十分关注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
过去一年,我曾多次受邀参加全市法院组织的代表联络活动,切身感受到了两级法院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积极作为。
市中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推出系列司法政策性文件,切实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两级法院常态化开展“企业大走访”,结合新公司法实施编发法律风险提示,2篇加强企业治理的司法建议获评全省优秀。深化全省首家地理标志司法保护中心效能,探索“以销代赔”裁判方式,提升“盐之有味”品牌效应。
同时,在走访调研中,建湖县人民法院商事调解工作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特别是工商联驻法院调解室获得了全国表彰。据我了解,建湖法院不断强化商事调解工作,与县工商联紧密合作,建立“法庭+商会”调解方式,协同开展“法治惠企直通车”活动,推动商事纠纷一揽子解决。2024年,该院联合商事商会组织化解纠纷259件,诉前化解案件554件,标的额2000万余元。
值得点赞的是,两级法院持续加大执行力度,常态化开展“亲商护企”专项执行行动,让企业的“纸上权益”及时变成“真金白银”。强化交叉执行,联合南京海事法院高效搬迁盐城港一处千吨级码头吊装设备,保障蓝水新能源50亿元海工项目如期开工,该案入选全省法院十大典型案例。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全市法院牢固树立“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理念,一如既往地关注企业司法需求,持续推出更多创新务实的司法举措,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司法动能。
李建杰 魏丽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