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曹恒锋 李亮亮)作为家长,我们无疑都希望孩子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生活,未来能绽放绚丽的人生。那么,家长们如何以科学智慧方式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良好状态呢?2月28日晚,市家长学校总校二月课堂开讲,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许红敏老师,以“如何在家庭养育中提高孩子的内驱力”为主题,作了一次专题辅导。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他们的健康成长就时刻牵动着家长的心。在此次家长课堂中,许老师结合近年来心理咨询与辅导中的真实案例,深入分析了当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重点介绍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孩子内驱力,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所谓内驱力,即生命的本来模样,也就是生命的内在动力。”许老师在分析完当前教育焦虑带来的风险和后果后,提醒各位家长,必须赋予孩子们更多的自主权,通过适度“松绑”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
“内驱力培养要从日常生活开始。”许老师说,父母是陪伴孩子成长的顾问,要以良好的亲子沟通建立积极情感联结,形成内驱力养育基础;以真诚具体的肯定培养孩子的胜任感,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通过协助孩子自主决策,培养自主感,学会终身对自己负责。
许老师说,养育孩子是父母人生职责之一,但时间和精力不能超过为这个家庭付出量的三分之一,当你把全部的可能下注在孩子身上,会给孩子带来窒息感,只有当你卸下负担的时候,孩子才能得到自主成长的空间。
“所以我的建议是,任何的关系中都要学会‘留白’,给孩子决策的权利。”许老师结合自己的育儿心得说,教育孩子要从尊重孩子开始,孩子的生活、学习、闲暇时间安排等,让他自己作主的占三分之一,与孩子共处的时间里有三分之一的决策机会可以尊重他的意见。孩子的生涯发展有很多机遇,家长们要卸下包袱紧箍咒。她认为,孩子越早感受到生涯发展的自我决定性和变迁,越能对自身充满责任感,没有了紧箍咒的孩子视野会更宽阔、进度会更从容、情绪会更稳定,没有了包袱的孩子成长得更阳光、更有自尊感、更有定力。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与潜能,建议家长朋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智慧地点燃孩子自信心,激发孩子内驱力。”市家长学校总校执行校长陈巧云希望家长们调整心态,放下焦虑,善于学习,努力成为懂孩子、有智慧、不焦虑的好家长;成为爱学习、有远见、不内耗的好父母;成为懂教育、会鼓励、善引导的好爸妈。
据悉,讲座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直播方式进行,家长在线观看121.6万人次,点赞量48.6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