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盐城港科技集团成功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前一年完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既定目标,标志着盐城港集团科技创新工作实现重大突破,迈入转型升级新阶段。
当前,数字科技、绿色低碳浪潮汹涌澎湃,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港口竞争的新赛道,谁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主动。
科创引航,逐梦深蓝。盐城港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科技兴港、数字链港、人才强港为统领,以创新体系完善、创新能力提升为主线,把握“新”机遇,抢占“新”赛道,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提质推动发展提档,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记者 陈婷
以科技创新引领港口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盐城港集团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完善“科技兴港”路线图——
2021年,正式成立科技集团,打造科技创新实施主体;2022年,将科技创新工作列入集团“十大改革”重点任务;2023年,设立科技信息部,统筹推进“五新港口”建设,出台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扎实开展科技创新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起手布局,落子成势。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向“新”奔跑,一条符合盐城港实际的科技创新工作路径日渐清晰。
工作机制从局限到完善。集团成立之初,科技创新工作经验不足、标准不清、制度不全,从而聚焦体制机制建设,盐城港陆续出台科技创新课题管理办法、“五小创新”管理及奖励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工作思路也从“零追责”的“绝对包容”调整为“重效益”的“杜绝蛮干”,进一步完善了鼓励探索、崇尚创新、科学评估、注重效益的容错纠错机制,实现“粗放式”向“精细化”发展焕新蝶变。
“五小创新”从概念到实践。集团成立之初,广大技术工人缺少建言献策的平台和渠道,全员创新的意识没有普遍形成。2021年集团发出号召开展“五小创新”活动,经过近三年的普及、推广与实践,到去年已累计实施“散货输送线回料解决方案”等“五小创新”项目67项,实现降本增效154万元,初步形成“人人敢首创”的良好氛围。
人才队伍建设从零散到系统。集团成立后,党委就提出开展“双百千人”工程,改变各港区人才队伍建设“各自为战”的状态,统筹全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通过因材施教、分类施策,开展“中青年骨干培训班”、科技项目攻关以及一线人员普惠性培训等各类活动,打造出一支259人的科技从业人才队伍,初步搭建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教育培训体系,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向新提质创新大潮奔涌
全省沿海首个5G自动化集装箱堆场在大丰港区投入使用并获得国际零碳认证;
射阳港区智慧喷淋系统、滨海港区无人值守地磅和响水港区智慧航道等一系列智能化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集团大内网等数字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体化集装箱、散杂货生产操作平台投入使用,综合作业效率提升5%以上;
盐城电子口岸平台于2023年5月正式上线,业务办理时间平均缩短30%;
……
一个个科创成果的涌现、一个个突破性进展的获取,是盐城港集团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集团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按下的“快进键”、跑出的“加速度”。
合作矩阵初步构建。盐城港先后与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华为公司等17家科研院所及国内行业科技领军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联合自然资源部南通海洋中心共同打造了全国首个企业共建海洋中心案例;集团IPV6+骨干网技术应用成果亮相“2024华为全联接大会”。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让动能更足、质效更优。盐城港集团结合港航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开展研发攻关,科研经费由2021年的302万元提高到2023年的1367万元,料斗智能化、港机设备在线监测、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等一批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取得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69项,软件著作权20项,智慧港口项目获得工信部第六届“5G+交通运输专题赛”一等奖。
聚焦港口工程、设备、科技、零碳等方向,创新课题研究不断突破。软基处理课题研究通过增压—增程复合式真空预压工艺,实现处理工期和成本减少20%以上;测绘无人船和水下机器人研究应用,在降低测绘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水下测绘作业的安全性;料斗智能化研究应用,实现装车效率提升了20%,每年节约人工成本约20万元;大型岸边设备防风能力提升、设备在线监测、AI视频监控等系统研究应用,有效提升了设备运行和安全生产管控能力;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实现了种子生产每亩节本增收700元,种子合格率比国标提高了8%。
是“关键变量”更是发展“最大增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日前,盐城港集团召开成立以来首次科技创新工作会议,释放出强烈信号:处在港口发展的转型期,盐城港唯有将“科技兴港”的大旗举得更高,将创新驱动的号角吹得更响,方能实现弯道超车,高质量发展才能取得新突破。
坚持抓好战略明方向,点燃科技创新的“主火炬”。强化顶层设计,盐城港集团将始终秉持求真务实、效益至上的原则,及时总结科技创新工作成果与不足,加快关键技术研究,推进前沿技术应用,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韧劲,久久为功抓好科技创新工作。
坚持强化统筹优体系,筑牢科技创新的“主阵地”。苦练“内功”、自强“筋骨”、善借“外力”,用好“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跟到底以及一个战略合作方”“3+1”工作模式,健全组织架构、优化工作机制,推行“揭榜挂帅”,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进一步壮大科技创新载体平台,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质效跃升。
坚持打造“五新示范港”,投身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盐城港集团以入选全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企业为契机,积极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发挥“五新示范港”项目“专、精、特、新”示范引领作用,力争在盐城港特色领域跨越赶超、后发先至。
坚持效益优先创品牌,打通科技创新的“主动脉”。锚定“实用型创新”定位,集团将围绕“实践、实用、实效”“适时、适度、适用”原则,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强化知识产权申报及管理,全面形成“集团重点应用新技术指南”和“科技成果推广目录”;坚持培育人才利长远,锻造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科技创新靠人才。盐城港集团将持续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健全科创人才培育体系,畅通科技人员晋升通道,锻造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大力培养能够自主创新的领军人才和中青年高级专家,通过“传帮带”“人才+项目”等方式,建设契合盐城港发展实际的专业技术人才梯队,统筹推动骨干人才和精锐力量向集团科技创新重点项目聚集。
云程发轫,培风图南。新起点,新征程,盐城港集团将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数据、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培植港口发展新模式、新质态、新动能,将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的“最大增量”,加快推进绿色、生态、智慧、平安、美丽“五新示范港”建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贡献港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