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陆荣春) 12月18日上午,在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野放区,一辆红色喂料车缓缓驶入投喂点,鹿群闻声而来,等待食物的投放。由于是常态化的投喂,一些麋鹿冲上去,大胆地紧贴着喂料车,抢先享受丰盛的美食。
近日气温骤降,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采取科学的管理应对措施,为麋鹿人工投喂饲料,确保这些“湿地精灵”能安然过冬。在冬季枯草期,麋鹿的自主觅食已不能完全满足生存需求。为从根本上解决麋鹿的冬季“口粮”问题,每年9至10月份,保护区就会提前收储大量的玉米青贮饲料。
市麋鹿研究所副所长袁红平介绍,他们在秋季会收购全株玉米秸秆制作玉米青贮饲料。玉米青贮饲料是将玉米秸秆连玉米棒一起,粉碎密封发酵45天左右,发酵后既容易储存,又有原来90%的营养,投喂时再加上麸皮、豆粕等,可以确保麋鹿营养均衡。如此做法,不仅麋鹿的“口粮”问题得以解决,也为当地玉米秸秆合理化利用起到示范作用,可谓一举两得,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玉米青贮饲料里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粗蛋白等,这些营养成分和能量,能够保障麋鹿种群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保护区工作人员陈杰说,“现在我们一天喂料两次,分上午和下午,天气特别冷的情况下,每个投料点会根据麋鹿的种群数量增加投喂量。”除了投喂饲料外,保护区还通过植被恢复、生态补水、生态护坡等措施,不断完善麋鹿栖息地生态系统,为麋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保护区还积极治理外来入侵物种,保护麋鹿免受其威胁。
近年来,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圈正在逐渐扩大,生物量持续上升,生态系统日趋完善,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麋鹿基因库。据统计,2024年保护区内新生麋鹿800多头,麋鹿总数达到8216头,其中野生麋鹿数量达3553头。